我總是痴迷於那些對人類幸福進行的學術研究,因為它們能把我們為之頭疼不解的問題解釋得如科學般嚴密而準確。我們會以為財富的多少是與一個人的幸福程度成正比的,但研究顯示,美國人如今對生活現狀的滿意程度不比三十年前高多少,要知道當時的生活水平是遠遠不及現在的啊。
那麼,如果財富無法增加人們的幸福感,什麼能呢?通過對「幸福」的研究,我們列出了下面七大關鍵因素。要增加人們的幸福感,不是沒有辦法──但僅有鼓囊囊的錢包是不夠的。
1.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並不是收入越高就越感覺幸福。但如果被問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如何,高收入群體給出肯定回答的機率往往會比較大。
廣告為什麼會如此?因為這個問題會引發他們去思考自己的社會地位,從而意識到自己其實是非常幸運的。從中可以看出:如果你有一套重量級的資產或是一份豐厚的薪水,時不時地想想自己的好運吧,這也許會提升你的幸福感。
而如果你不是「大款」,就盡量避免那些讓你感到財不如人的情況,想想那些人無我有或是人有我優的東西。還有,與其在富人區裡買幢最便宜的房子,不如和那些與你生活水平相當的人住在一起。想知道自己到底身價幾許時,別去想家境殷實的姐姐,多想想一貧如洗的哥哥好了。
2.拒絕單身。
研究發現,已婚人士的生活要比單身一族幸福。
英格蘭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奧斯瓦德(Andrew Oswald)指出,婚姻給人們帶來了兩種幸福之源,「性福」和友誼,它對人類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談到友誼,與朋友的相聚也能提升你的幸福指數。研究表明,日復一日的上下班是生活中最無趣的活動之一,照看孩子也是一項苦差,雖然我們不願承認,而享受美味則算得上是人間一大樂事。
但所有這些如果有了朋友的陪伴,趣味性就會明顯提升。與人結伴同行會讓行程沒那麼乏味,如果和另一個大人一起去逗孩子,你會更容易發現其中的樂趣所在,而相比獨自進餐,與他人共享美味也會讓你更加樂在其中。
3.幸福感源於安全感。
人到中年往往容易缺乏幸福感。這或許是因為身處不惑之年,中年人上有工作壓力,下有子女等待撫養,這讓他們覺得似乎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相比之下,身居高位者、退休人士以及那些端著鐵飯碗的人,他們大都過得十分幸福。對此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他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著較好的掌控能力。
奧斯瓦德教授談到,一個人幸福與否,與其是否擁有足夠程度的安全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指出,老闆要比下屬感覺幸福;那些成天擔心失業的人,這種憂慮情緒對他們的精神健康來說是一個大大的減分,而那些不愁工作不保的人,這種積極的情緒則是一個大大的加分。
4.用每一次進步鼓勵自己。
雖有研究顯示我們喜歡玩、不喜歡工作,但這並不表明工作就總是讓人煩心的。如果工作駕輕就熟,而且能感到自己就是這個工作的一份子,我們還是很喜歡這種感覺的。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聖迭戈分校的管理學教授大衛•施卡德(David Schkade)說,工作當然也有好壞之分,如果你常常在工作中找到一種歸屬感,這對你來說就是一份好工作。
但施卡德教授也指出,工作的真正樂趣或許在於我們事後所體會到的成就感。「我們知道,進步會讓人覺得開心,因此你所規劃的人生應該能讓你享受到這種進步感。」
工作還有一個好處,它能讓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閑暇時刻的甜美與愜意,施卡德補充說。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位高權重者在退休之後抱著放鬆休閑的目的外出遊玩,但每每卻是乘興而去、掃興而歸的原因吧。
5.放慢追求物質的腳步。
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加薪、豪華跑車和彩票中獎都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可是,一旦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我們的不滿之心很快就又會被其他的物質慾望撩撥得蠢蠢欲動,隨後便開始新一輪的物質追逐。學術界對此有一個專門術語──享樂水車或是享樂適應症。
我們或許可以慢下這種不斷追求物質享受的腳步。如果我們出去慶祝一下新近的晉升之喜,這種喜悅之情將持續得更加長久。如果我們去年買了新房,不妨停下來欣賞欣賞這個新家,這或許能幫你找回最初的興奮。
我們還應該想想如何花錢才有意義。與商品相比,經歷帶給我們的幸福感似乎更能持久。
比如說你買了輛新車,這個曾經一度帶給你驕傲和快樂的寶貝最終在你眼中會變成一堆破舊輪胎外加發出陣陣怪聲的廢銅爛鐵。但如果我們把錢用於和朋友聚餐或是與家人度假,這些經歷會成為你的美好回憶,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往事會變得愈加珍貴。
6.適應挫折
雖然適應性在我們身處順境時會讓我們很難停下追逐物質利益的腳步,但當我們身陷逆境時,它卻能成為生活的拯救者。假如好友離世,我們會覺得以後的生活不再會有笑容,此時人的適應性會幫你度過這段痛苦的歲月。
奇怪的是,如果一個人遭受了一場重大打擊,而且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那麼當事者的適應速度會更快。如果我們突然殘疾,這時的適應速度可能反倒會極其驚人,但如果我們的配偶是個邋遢的人,我們也許永遠不會適應。
原因之一在於,我們總覺得自己的配偶還是有機會作一個清爽利落之人的。
7.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你願意的話,做做好事,或是與人為善,這常常會讓你無比開心。
純粹利他主義?不,這似乎是人類的一種古老本能。《都是基因惹的禍》(Mean Genes)一書的作者之一、波士頓基金經理特里•伯恩漢姆(Terry Burnham)指出,在古代社會,行善之舉是會受到獎勵的。
「美德已在我們心中深深扎根,因為我們知道美德是會獲得回報的,」他說,「在小型社交圈中,人們都明白作一個好公民的好處,一旦踐踏法律,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不管我們的真實動機如何,與人為善總是件好事,而且它還可以讓我們覺得更加幸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