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美是神聖的。無論東方或西方,在經歷了歲月漫長的探索和追尋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藝術的神聖與莊嚴。面對從古到今形形色色的各類美術作品,如何去鑑賞它們,它們是如何繪製出來的,以及如何去正確的評價一幅作品的好與壞、美與醜……這些都是擁有較高情趣的民眾一直所希望瞭解的。因此,《看中國》特獨家推出《藝術的時空之旅》系列專題,文章將以純正的審美、專家的視野、高尚的品味帶領讀者們步入藝術這一貴族文化的時空之旅。
蛋彩作品《蓮花》雞蛋坦培拉
阿爾諾(Arnaud),法國
27 x
前言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模仿自然,而模仿的作品令人產生興趣和愉悅的快感。西方正統藝術追求寫實和逼真,要求達到真實。東方文化則注重內涵,藝術上強調「寫意」,講究「神似」而不十分注重「形似」,事實上這種東方藝術也要求達到真實,只不過是從另一面體現出「意」和「神」的真切。總之,無論東方或西方的正統藝術都極力求「真」,不同層面的側重點體現了不同風格的美。
純真即善。無論是皆大歡喜的圓滿故事還是旨在喚醒人憐憫之心的悲劇詩篇,以這些故事情節為背景的繪畫雕塑作品無一不是在表現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東方叫「善」,西方叫「愛」。美術史上無論是在數量上佔絕大多數的宗教題材名作,還是在風格上獨樹一幟的民俗繪畫,都在致力於體現藝術家對「信義」的追尋和對「博愛」的呼喚。人性本善,人性使然。
可見,藝術是人類道德的先鋒,歷史上集大成就於一身的藝術家們無一不在為提升人類的道德而努力耕耘。藝術體現著人類的價值觀,也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懂得對藝術思考的人也會懂得思考人生的價值。願《藝術的時空之旅》系列文章能樹立人對藝術的正見。
星河倒轉,回溯千年前的歐洲,陰暗潮濕的城堡伴隨著中世紀凝重的氣息。僧侶們濃郁深沉的祈禱聲仍然環繞在雨霧飄蒙的城鎮裡。朦宓神秘的暗色世紀還沒有完全走完他的行程,但已接近尾聲。
哥特式教堂裡的彩色玻璃記載著人們對神虔誠的的敬仰,此時的藝術家們大多數都是僧侶,依靠教會的力量得到當時極其昂貴的顏料、畫筆、藝用大理石、鑲嵌用金箔及其它各類藝術創作工具原料。然而在南歐和北歐,人們對神讚美的方式卻有著風格上的極大不同。
北歐文明的建築文化是建立在木材的使用基礎之上的。這一特點極大的決定了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祭壇畫的木質基底。由於木材特性和當時木料拼接工藝不完善的限制,北方祭壇畫往往幅面較小。從一些演進的作品可以看出,剛開始的北方小板畫還處於很呆板的人物形態與姿勢,而作品也一直處於小畫板或書本裝飾形式。儘管其風格因幅面小而日趨細膩,可以在細節上吸引人,但相比作者所付出的精力與隨之帶來的過分拘謹所造成的單調、呆板,其作品往往使人感到得不償失。
然而,在遠離寒冷和北國冰雪覆蓋的南方,溫暖的氣候、和煦的陽光更能鼓勵藝術家們讚頌美的激情。在這裡,巨幅的濕壁畫和對大幅帆布的使用順應了南歐的氣候特點。比如義大利繪畫在其發展中一直保持著不太過分注重細節而更注意大幅的整體效果,這些都來源於濕壁畫需要快速完成及趁濕方便銜接的材料特性。
布拉克家族三折屏風祭壇畫中幅 尼德蘭畫師凡•德•威頓作於1451年
此作是早期北歐畫派的代表作之一,畫幅長度不到
畫面細膩但由於過分拘謹造成人物造型略顯呆板。 此作現藏於盧浮宮。
南北方商業的互通往來也帶動了藝術的相互借鑒發展。歷史也安排了藝術家契瑪布埃、梅西納等人的遷移跋涉以傳播源於拜佔庭帝國的坦培拉繪畫。之後的楊•凡•艾克又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創立了油畫。由於考古學的發展,出土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藝術品引起了歐洲民眾的興趣。因為出土作品是在古希臘、羅馬帝國藝術的全盛時期所創作,其造型的準確無誤、作品的精妙絕倫打動了當時所有藝術家的心。由於戰亂,在中世紀毫無參照的情況下迷茫地摸索了數百年的西方藝術,彷彿又重新找回了正確的方向。僅僅幾代人的時間,西方藝術參照著這些幾近完美的歷史文物而迅速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 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藝術傳記家瓦薩裡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當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漸漸走入成熟時,其作品也開始有其發展了。北方畫派開始發展出荷蘭小畫派更細密的小幅繪畫和安特衛普畫派較大幅的作品。大幅的作品越來越以規模化面積化來打動人,構圖和人物造型也生動活躍多了;同時小幅的作品也開始向工藝品及超寫實方向發展。由此可見他們的發展是向更大和更小發展,也同時向更整體和更細節發展。而在南歐也早已出現了人們所熟知的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值得一提的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
《喀納婚宴》是義大利畫家委羅內塞於1562-1563年所作。
畫幅達到6.77 x
氣勢磅礡,人物眾多,呼之欲出,堪稱威尼斯畫派的典範。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