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邯鄲淳所著的《笑林》裡有「漢世老人」的故事,說此老富而「儉嗇」,自己惡衣蔬食,對他人更幾乎一毛不拔。有人求乞,「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減,比(等到)至於外,才余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復囑云:‘我傾家贍(資助)君,慎勿他說,復相效而來。’」最後「老人餓死,田宅沒官,貨財入於內帑(國庫)」。
「竹林七賢」之一王戎,與老漢不一樣,身為文人,應該視金錢為身外物,看看人家王夷甫,不僅不碰錢,連叫也不屑叫,而是以「阿堵物」代替。可王戎出人意料,給了後人留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印象,——他晚年在錢財上的吝嗇程度在歷史上也有名。《世說新語》儉嗇第二十九,點評譏諷整個魏晉時期的吝嗇鬼,總共九篇,王戎佔了四篇。
《世說新語·儉嗇》曰:「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王戎家中有優良品種的李樹,生產香甜的李子,惟恐他人得到種子,於是費盡心思,每次出售前都將李核鑽壞,使他人沒法用來種李。
王戎祖籍山東,王氏一族在當地是有名望的大家族,王戎的祖父在曹魏時期就被封為貞陵亭侯。王戎的族輩中出了王衍、王澄、王導、王敦等人物,人稱「八王」,掌控著西晉、東晉的政壇。「八王」與同為山西名族的裴氏「八裴」並稱,兩家還結上了親家,王戎的女兒就嫁到了裴家。生活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的王戎,是貴而必富的,為了賣幾顆李子還要把核鑽成壞種,雖然在如今看來他是在保護他的專利權,但做法實在太不夠大氣。
王戎女兒嫁裴頠為妻時,曾經向王戎借了數萬錢,久而未還。後女兒回娘家,王戎就撥弄他那把心愛的算盤,「(王)戎色不悅」,臉拉得比驢臉還長,臉色要說多難看就有多難看。這數萬錢對王戎來說,其實不過九牛一毛罷了,「知父莫如女」,王戎女兒自然知道父親肚子裡的腸子是怎麼轉彎的,於是趕緊想辦法把錢給還了,王戎「乃釋然(轉為喜悅)」。
更為有趣的是,王戎的侄兒結婚,王戎作為叔叔不得不送點賀禮,他左思右想,挑了一件薄薄的單衣做賀禮。可過了一段時間,王戎越想越心疼,越覺得自己損耗巨大,於是又責命侄子婚後交了回來。
別的文人一般在深夜,要麼月下彈琴吟詩,要麼酒酣耳熱地逍遙快活。王戎官至尚書令,擁有大量田產,富甲一方,按理說王戎更有瀟灑的資本,可王戎不僅不享受,每天晚上還拖著他夫人一起用自製的牙籌(一種計算工具)在燈下算來算去,挖空心思地盤算著如何才能掙到更多的錢。看著錢財一天天多起來,王戎的夫人越算越高興,忍不住對王戎叫起「卿」來。「卿」是長輩對晚輩的親昵稱呼,如同現在父親稱兒子「小子」一樣,王戎覺得夫人這樣叫有失自己的身份,不悅。於是一本正經地說:「女人稱自己的丈夫為‘卿’,不合乎禮節,是對我不尊重,以後不要這樣叫了!」那知王戎的夫人回敬道:「我親卿愛卿,所以才稱卿為卿。我不對卿稱卿,誰該對卿稱卿!」王戎無可奈何,從此就聽任妻子叫「卿」了。此事流傳開來,「卿卿我我」還成了男女恩愛的象徵。
王戎雖然有「儉嗇」的一面,但絕不貪鄙。《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他的父親王渾官至涼州刺史,一生清正;死後,他先後任過職的「九郡義故(朋友),懷其德惠」,相率贈送助喪錢物價值百萬,而「(王)戎悉不受」。為一件單衣而討要,為一「好李」而不舍的王戎,能拒百萬之贈而不受,說明王戎非貪婪之輩,也說明他的錢財是清白的,只是他的為人處事與眾人有著太大的區別而已,太過刻意地守規矩辦事,以至物極必反。也許王戎生活在當今社會,說不定還是一個在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理財高手也不一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