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告訴世人「無線電力」對人體無害,研究小組特地在兩個實驗線圈中間留影。圖中第二排坐著的就是索爾賈希克。
現代家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電線、插座,不僅有礙觀瞻,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英國《每日郵報》8日有關「無繩燈泡」的一篇報導,則讓人們看到了擺脫這些煩惱的希望。
無繩燈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研製。科學界期望把這一技術拓展到其他領域,最終實現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的無線自動充電。
無線輸電
無線輸電的想法很早就有人提出過,但是卻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根本無法實現。因為發射器發出的電磁能向四周分散傳送,人類無法對電磁能進行集中控制,就更談不到加以利用。
但在去年秋天,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馬林.索爾賈希克卻提出一種可以通過「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利用電磁能的新理論。按照索爾賈希克的理論,只要讓電磁能發射器同接收設備在相同頻率上產生共振,它們之間就可以進行能量互換。
「這就像劇院的歌星可以將玻璃杯震碎一樣,」索爾賈希克說,「條件是歌星和玻璃杯二者的聲波要形成共振。」
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索爾賈希克領導的6人小組進行了實驗。他們利用兩個銅絲線圈充當共振器。一個線圈與電源相連,作為發射器;另一個與檯燈相連,充當接收器。結果,他們成功地把一盞距發射器2.13米開外的60瓦電燈點亮。
最重要的是,試驗顯示「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對人類無害。因為電磁場只對能與之產生共振的物品有影響,而諸如人類、桌子、毛毯等物品對電磁場幾乎都沒有反應。
插座末日?
對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成功,《每日郵報》如此評論,「這或許宣告了插座的末日即將到來。
「只要筆記本電腦所在屋子裝備有無線電能傳輸器,人們就可以不再需要將電腦與插座相連來充電,因為它會自動充電,」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彼得.費希爾教授說。
索爾賈希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現代人生活在充斥著電線、插座的世界,而電能的無線傳輸技術將有可能讓人類部分擺脫電線、電池帶來的煩惱。因此,這是一項很有發展前途的新技術。
下一步,研究小組要進行的則是設法增大發射器功率,以及接受器的接收效率。到那時,手機、筆記本電腦就可以在配置有發射器的屋子裡自動充電,甚至不需要電池,也不需要通過插座與電源相連就可以直接使用。
或許真可以像《每日郵報》所預言的那樣,未來人類真的可以對插座、電線說「再見」。
仍需改進
儘管「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出現讓人看到了擺脫電線、充電煩惱的希望,但是,研究小組承認,「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還需改進,才能走進老百姓家中。
在索爾賈希克領導的檯燈實驗中,電磁能發射器的能量只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被檯燈吸收,如果要想對化學電池進行無線充電,電池的接收率必須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為了點亮一盞60瓦的燈,研究人員使用的發射器就必須配置直徑約0.6米的銅絲線圈。如果要想實現整座房間內的電器都能自動充電,銅絲線圈的直徑預計將達2.1米。
此外,電磁能發射器工作的有效距離最遠僅為2.74米。要想提高這一有效距離,電腦、電話等設備還必須配置一個同樣帶有銅絲線圈的接受器。
目前,索爾賈希克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設法改進「無線電能傳輸」技術,以達到實用目的。
研究小組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自信心。「我們不可能為一個球場供電,」索爾賈希克說,「但是,改進後的技術可以實現對手機、筆記本電腦進行無線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