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聯合國秘書長命運:人前風光背後辛酸

發表:2006-10-17 22: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前風光無限 背後幾多辛酸

  喧囂了近一年時間的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選舉,日前終於有了定論,來自韓國的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接替安南執掌聯合國,這再次引發了世人對聯合國秘書長這一特殊職位的熱烈探討。

  在很多人眼中,作為聯合國的行政首長,聯合國秘書長是相當風光的。其實,表面看起來風光的聯合國秘書長,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政治是冰冷而現實的。在歷任聯合國秘書長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社會不同勢力鬥爭的影子,他們的命運折射出國際政治鬥爭的冷酷現實。

  首任秘書長:

  得罪美蘇 裡外不是人

  根據《聯合國憲章》,秘書長的任期為5年,可以連任。但第一任秘書長很特別,他當了6年的秘書長,這是怎麼回事?

  聯合國第一任秘書長是來自挪威的特里格韋·哈爾夫丹·賴伊,他在1946年當選。1950年,賴伊第一任期即將屆滿,他提出動議: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實際具有聯合國席位的臺灣公開反對賴伊連任。當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賴伊召集安理會成員國開會,支持安理會在沒有蘇聯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行動的意見,因此得罪了蘇聯。

  當年10月,賴伊任職期滿,關於下一任秘書長的人選問題,安理會爭論激烈,舉行了5輪秘密會議,都沒有結果。蘇聯堅決反對賴伊連任,美國則表示將否決其他任何人選。雙方吵得臉紅脖子粗,互不讓步。老這樣僵持著也不是辦法,後來,美國糾集英、法等國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建議,將賴伊的任期延長3年。該建議得到了大會的同意,賴伊的任期於是變為8年。但蘇聯認為,此舉有違《聯合國憲章》,因此一直拒絕承認賴伊的秘書長地位。後來,「麥卡錫主義」氾濫,影響到在聯合國的美籍公務員,賴伊予以抵制,又因此得罪了美國。賴伊相繼得罪了兩大重量級常任理事國,工作自然無法開展,被迫在1951年11月提前下臺。

  第二任秘書長

  離奇死亡

  1961年9月28日,一列出殯的隊伍走出瑞典的瓦扎城堡,緩緩向墓地行進。被埋葬的這個人就是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哈馬舍爾德。

  哈馬舍爾德來自瑞典,他的死可謂「離奇死亡」。

  從首任秘書長賴伊的遭遇可以看出,冷戰時期的秘書長很難做。哈馬舍爾德的任期正值美蘇鬥爭最激烈的時期,但他仍然成功地獲得了連任。在哈馬舍爾德連任後期,在處理剛果的問題上得罪了蘇聯,蘇聯認為哈馬舍爾德站在美國一邊,因此對他十分不滿。1960年,在第15屆聯大上,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改組聯合國秘書處,提議用「三駕馬車」體制(社會主義國家、和平中立國家和西方國家各派一名代表)取代聯合國秘書長。赫魯曉夫公開抨擊哈馬舍爾德「總是維護美國的利益」。1961年2月剛果總理盧蒙巴遇難後,蘇聯對哈馬舍爾德的攻擊升級。蘇聯媒體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哈馬舍爾德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虛偽政客」,蘇聯不承認哈馬舍爾德的秘書長職務。

  面對蘇聯的指責,哈馬舍爾德不甘示弱,據理力爭。他表示,蘇聯拒絕承認秘書長的行為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

  沒有人能預料,這樣一場秘書長和常任理事國的爭論發展下去,會變成什麼樣。1961年9月,哈馬舍爾德在飛往剛果的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這一意外事件使得這場爭論就此結束,聯合國又開始為秘書長人選問題而爭論不休。

  哈馬舍爾德的離奇死亡給世人留下了太多的疑問,他的猝亡理應在聯合國、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然而,全世界的媒體對這位秘書長遇難的報導只持續了兩三天,「秘書長死於誰手」、「秘書長自殺?」等大標題就從報刊上消失了。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對哈馬舍爾德死亡真相的調查一拖再拖,最後竟不了了之。

  關於這次空難原因的說法五花八門,有幾種說法最為典型:

  飛機失事的原因是駕駛失誤。最熱衷這種說法的是當時英屬殖民地羅得西亞(今讚比亞)政權。哈馬舍爾德就是在這片領土上喪生的。聯合國的許多人也接受了這種看法。

  飛機遭到襲擊而墜毀。許多人相信這種說法,但苦於找不到直接的證據,追根問底猶如水中撈月。

  飛機失事是秘書長的「自殺行動」。秘書長自殺,將15名機組人員和隨行的聯合國官員一起帶入墳墓,這種說法看來荒誕不經,卻也有不少信徒。

  哈馬舍爾德的意外死亡是一件「非常事件」,聯合國理應迅速查出他確切的死因。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英屬殖民政權羅得西亞不許聯合國人員前去調查。半年之後,聯合國空難調查委員會才獲准入境調查,此時,飛機墜毀的現場已面目全非,什麼痕跡都沒有了。

  第三任秘書長:

  來自亞洲的「代秘書長」

  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是來自緬甸的吳丹。哈馬舍爾德遇難後,聯合國安理會對於繼任人選的爭執長達6週,最後才商定由吳丹「代理」。跟前兩任秘書長相比,吳丹的風格更穩健、保守,而他最終之所以能去掉那個「代」字,靠的還是他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良好表現。

  1962年10月,蘇聯將導彈秘密運進古巴,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在公海上攔截了駛往古巴的船隻,美國總統肯尼迪要求古巴立刻卸除這些導彈,但蘇聯態度強硬。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就要爆發。

  這時,「代秘書長」吳丹代表聯合國積極協調,他分別緻函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呼籲雙方克制,盡量和平解決問題。吳丹在二者之間的斡旋起了作用,美國和蘇聯的態度逐漸軟化,戰爭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吳丹在化解這場危機中的作用不可小覷,1年之後,他成功地由「代秘書長」轉正為秘書長。

  第五任秘書長:

  最「難產」的秘書長

  聯合國第五任秘書長是來自秘魯的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他當初得知自己成為聯合國秘書長時,恐怕會有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到的感覺,因為他起初並不在秘書長的候選人名單內,而這一戲劇性事件的發生,也是國際政治鬥爭的結果。

  聯合國第四任秘書長、來自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非常能幹,連干兩個任期後還想謀求連任。20世紀70年代的美蘇正在搞「赫爾辛基精神」,兩國間的關係緩和了不少。對於瓦爾德海姆的再次連任,美國表示支持,蘇聯亦無異議,中國表示堅決反對。

  中國對瓦爾德海姆個人並無惡感。聯合國成立以來,4位秘書長中有3位來自歐洲,瓦爾德海姆如再次連任,任期將長達15年。中國支持非洲統一組織提出的候選人薩利姆,但薩利姆當選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堅決反對薩利姆繼任,力挺瓦爾德海姆再次連任。

  為了確定新任秘書長的人選,安理會舉行了16輪秘密投票,美國連續16次否決了薩利姆,中國連續16次否決了瓦爾德海姆,雙方僵持不下,迫使瓦爾德海姆和薩利姆均退出競選,直到德奎利亞爾成為新的候選人,僵局才被打破,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達成妥協,由德奎利亞爾擔任下一任秘書長。

  很多人認為,這一時期秘書長的人選問題已由「東西較量」轉向「南北爭奪」,而來自秘魯的德奎利亞爾取代歐洲前任,則是「南方」勝利的標誌。

  第六任秘書長:

  惟一未獲連任的秘書長

  第六任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來自埃及,是迄今為止聯合國秘書長中惟一未獲連任的秘書長。幹完第一任期後,加利也想謀求連任,卻遭到美國否決票的狙擊。

  加利當選恰逢冷戰結束,加利想趁此良機大幹一場,所以大刀闊斧地改革聯合國。他非常「獨立」,不聽任何國家的吩咐,這讓他的連任危機重重。

  加利的連任要求得到了安理會14個國家的同意,只有美國堅決反對。美國的理由是:聯合國效率低下,需要改革,而加利拒絕改進。

  據說,在此次秘書長選舉之前,美國某些高級官員曾私下勸加利知難而退。據報導,美國還曾答應給加利一個榮譽位置,請他到某個基金會任職。美國時任國務卿克里斯托弗也曾親自到加利府上拜訪,告訴他美國將否決他連任。當時,第三世界國家全力支持加利連任,歐洲國家的領導人紛紛寫信給美國總統克林頓,勸美國支持加利連任。當年聯大開幕時,克林頓拒絕同加利會見。美國的代表聲稱,只要加利在位,美國就不交會費。

  1996年11月19日,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秘書長的選舉問題,加利的連任遭到美國否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奧爾布賴特堅定地說:「加利必須離開。」非洲國家在安理會的代表雷格瓦利向全體會員國宣布,非洲國家將再次提出候選人名單,「這個名單上只有加利一人」。經過幾輪投票,美國毫不妥協。非洲國家別無選擇,只好同意更換候選人,美國也同意,下一位秘書長仍由非洲人擔任。1996年12月13日清晨,安理會的代表們冒雨再度聚到聯合國,經過多輪投票,安理會終於達成妥協:向大會推薦來自迦納的科菲·安南出任下一任秘書長。

來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6-10-17/105782.html
解讀歷屆聯合國秘書長命運:人前風光背後辛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