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生態毀滅的惡性循環*
黃土高原是中國陝西省的主體部分,因當地的土質而得名。黃土高原橫跨中國西北幾省,佔地大約4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約與法國的國土差不多。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曾經是世界上農業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
但是,目前居住在黃土高原地區的大約9千萬人口卻陷入了貧窮與生態毀滅的惡性循環。
環保人士認為,黃土高原生態的逐步惡化充分說明,人類長期生態保護意識的淡漠足以導致生態系統的崩潰。
*劉登立:人類毀壞地球隔離碳元素的能力*
國際環保組織--中國環境教育媒體項目執行董事、美籍華人劉登立說:「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是人類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最大影響,這一過程造成了所謂碳失衡。但是,這個等式還有它的另外一邊,除了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以外,人類已經毀壞了地球為植物、動物以及土壤隔離碳元素的能力。」
劉登立在美國出生長大,從1979年開始就在中國工作,曾經是美國、德國和義大利電視臺駐北京記者。
目前劉登立所任職的中國環境教育媒體項目與世界銀行合作在中國推廣環保教育。劉登立星期二在華盛頓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介紹了關於中國生態破壞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記錄片--《中國的悲哀,地球的希望》。
*極度貧困與物慾橫流*
劉登立說,生態環境面臨許多社會經濟挑戰,第一個挑戰就是世界人口的非持續性不斷增長。
劉登立說:「貧富懸殊是中國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在黃土高原你會看到那些蹲在泥土路上無事可做、光著身子、沒有食物、無家可歸的人群。而在世界另外的地方卻是物慾橫流。」
*劉登立:改變生活方式是重要一環*
劉登立說,改變這些極端貧窮的人的生活方式是黃土高原尋求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的一環。有9千萬人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他們大部分人都得依靠這塊黃土地為生。但是,通過一些可持續性發展的政策可以使這一地區在繼續維持農民生計的同時,減少耕作活動對土地的破壞。
世界銀行所資助的項目表明,完全可以通過統籌安排的的形式,在短期內改變現狀並且解決問題,比如禁止在斜坡上放牧、植樹造林和以圈養家畜替代自由放養等等。
迄今為止,世界銀行已經投入了大約5億美元的資金與中國的財政部和水利部合作致力於黃土高原的水土保護項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