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稱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直率,寬仁容眾。愚意以為,大唐王朝的建立,李淵實在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李世民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過乃父。因本文無意討論這個問題,此不贅述。
《全唐詩外編》卷一錄其詩一首:
為秦王制詩
聖德合天地,
五宿連珠見,
和風拂世民,
上下同歡宴。
這首詩大約作於武德元年(618年),是其子世民初封秦王時所作。該詩既表達了作者建立新王朝的得意心情,也寄託了對愛子的希望和期待。品味全詩,覺得它雖然寫得雍容典重,但終不脫五言祝辭之窠臼,而且廟堂氣十足,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地方。
七、 南唐烈祖李昪
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本姓不知。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自幼家境貧寒,六歲喪父,八歲喪母,從此成為流浪兒。曾一度棲身濠州(今安徽鳳陽)名剎開元寺,初為吳王楊行密收容,但為楊氏諸子所不容,又被楊行密推薦給部將徐溫。李昪從此改姓徐,名知誥。徐溫死,他繼掌朝政,受封齊王。吳天祚三年(937年),廢吳帝楊溥自立,改國號為齊。後自稱系唐宗室後裔,改姓名為李昪,並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為五代十國時的強國之一。
李昪從小便聰明伶俐,具有超群的智慧和才華。據說他在為徐溫總管家務時,就忙中偷閑讀書習字,操練騎射,立志將來能有更大作為。他曾親筆錄寫了一條詠瀑布的條幅,掛在居室內,作為座右銘以激勵自己: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他還親筆書錄另一個條幅掛在居室內,也作為座右銘激勵自己,這便是他十歲時的詩作《詠新竹》中的一聯:
棲鳳枝梢猶軟弱,
化龍形狀已依稀。
從這兩個座右銘中,便可見其少年時就有遠大抱負。
《全唐詩》卷八錄其詩作一首:
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
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
敢向尊前不盡心。
這首詩據說是在李昪九歲,徐溫令其取火掌燈時所作。該詩先說燈光照明的寶貴價值,接著說燈焰初放時微弱怕風,需要有人小心保護。結尾兩句寫燈燃久了會轉暗,如果主人能經常挑撥燈芯,剔除燈燼,它就會向主人當面盡心,重放光明。此詩通篇不見「燈」字而燈的特性自顯。語言也通俗易懂。詩作借物言志,以燈自喻,委婉含蓄地向徐溫表示:如果你能夠好好栽培重用我,我一定盡心報答你的恩情。徐溫見而異之,遂不以常兒相待。
八、吳越武肅王錢鏐
錢鏐(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名婆留,杭州人。少時好勇任俠,唐末從董昌鎮壓黃巢起義軍,任鎮海節度使。896年,擊敗董昌,盡有兩浙十三州之地。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封其為吳越王,為五代十國之一。在位26年。在位期間,曾征發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廣造堰閘以泄洪,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這些措施,有利於發展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
歷史上關於錢鏐的傳說和故事很多。據說,他曾以二十人智退土匪十萬,保住了臨安;曾親手設計可以使他保持高度警醒狀態的枕頭,號稱「警枕」。他曾說過:「用汗水代血水,以錢財換平安」。實行保境安民政策。向後梁、後唐稱臣納貢,對內賦稅繁多,除田賦、市租、山林、川澤等稅收以外,甚至一度連蛋、魚、雞都要徵稅。
史書稱錢鏐驍勇絕倫,喜任俠,並略通圖緯諸書。《全唐詩》及《全唐詩外編》錄有其詩18首,大都是他即位吳越王后所作。
1、 巡衣錦軍制還鄉歌
三節還鄉兮挂錦衣,
碧天朗朗兮愛日輝。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
父老遠來兮相追隨。
家山鄉眷兮會時稀,
今朝設宴兮觥散飛。
鬥牛無孛兮民無欺,
吳越一王兮駟馬歸。
據史書記載,唐昭宗以功封錢鏐所居之營為衣錦軍。天寶三年(910年),錢鏐巡遊衣錦軍,作此還鄉歌。起首兩句寫他在藍天麗日的佳節,錦衣還鄉。「三節」本指年節、端午、中秋,此處泛指佳節。次兩句寫還鄉途中的盛況。「功成」句意為他功成名就,一路上旌旗隊列顯赫。「家山」兩句寫歡宴的情懷。「家山鄉眷」指父老鄉親。「觥散飛」猶言紛紛傳遞酒杯。結尾兩句寫他與民同心不欺的意願。「鬥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兩星相互映照,永不背逆。「孛」同悖。此詩樸實自然,歡樂之中充滿英豪之氣。貴不忘本,與民同樂,顯示了開國君主的風度。
與此詩內容類似的還有《石鏡山》等等。
九、後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小字亞子,西突厥沙陀族人。先世姓朱祁,其祖朱祁赤心,在唐末參與鎮壓龐勛起義,唐懿宗賜姓李。其父李克用參與鎮壓黃巢起義,以功任河東節度使,封晉王。克用死,他繼任爵位,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稱帝,建都洛陽,國號唐,史稱後唐。後在兵變中為宮內伶官郭從謙所殺。
史稱李存勖通《春秋》,好俳優,知音律。他詞作傳世不多,但繪景狀物,韻味十足,有些詞還有史料價值。下面選錄的一首詞有一定的代表性:
憶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清歌舞風。
長記欲別時,
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
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這首詞描寫劉晨和阮肇與仙女的戀別之情。據劉義慶《幽明錄》載:東漢時,劉晨和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迷路。在桃源附近的溪水邊遇到兩位絕色女子,被邀至洞府款待,留住半年,臨別時又集會奏樂踐行。他們回到家時,子孫已過七代。二人後來又重入天台山訪女,已杳不可見。全詞境界從回憶中寫出,宴飲歡歌、揮淚送別之情思躍然紙上。詞風婉麗,頗具韻致。因詞中有「如夢」之說,這個詞調後來就改稱「如夢令」。
李存勖的這首詞,後人多有評論,而且評價頗高。明人胡應麟說「樂府所傳《如夢令》一詞,殊不在李(璟、煜)、王(建、衍)父子下。第以沙陀能此,尤不易也。」(《詩蔽》雜編卷四)清代張宗驌《詞林紀事》引查初白言,認為「疊二字最難,惟此恰好」。近人俞陛雲 認為,此詞「『殘月落花』句,以閑談之景,寓濃麗之情,遂啟後代詞家之秘鑰」。(《五代詞選釋》)這些評析都很恰當。
唐莊宗另有小令二首:《一葉落》和《陽臺夢》。前者寫蕭索之秋景,後者寫男女之歡情;前者「其佳處在結句」 (俞陛云:《五代詞選釋》)。這首詞的結句是這樣的:「西風吹羅幕。吹羅幕,往事思量著。」後者詞風婉麗濃艷,頗近西蜀《花間》之詞。
唐莊宗還有一首長調《歌頭》,共136個字,詞中吟詠了四季景物。這首詞被認為是「長調之祖」(明.余彥:《愛園詞話》),有著一定的史料價值。《歌頭》之調,有《六州歌頭》、《水調歌頭》等,都很適合表現沉雄悲壯的題材。而唐莊宗所作的《歌頭》,反映的卻是及時行樂的情緒,而且意窘字貧,詞氣不貫,實在沒有太多的欣賞價值。
十、前蜀高祖王建
王建,字光圖。他出身貧寒,其先世為餅師。他年輕時在鄉里以宰牛、盜驢、販鹽為業,人稱「賊王八」。他後來投蔡州忠武軍。黃巢起義,攻陷長安,唐僖宗逃到四川。他因為護駕有功,被宦官田令孜收為養子。以後其勢力逐漸壯大,成為四川一個武裝割據集團。天復三年(906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後梁開平元年(907年),王建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在位十二年。
王建雖然是胸無點墨的無賴出身,但他稱帝以後,卻崇尚文學,留意書籍,重視文人學士,喜歡與他們談論。著名的詞人韋莊,就曾經被他任命為宰相。可見他的尊儒好學之心。而在與文士們接觸和自我學習的過程中,他的文化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全唐詩》卷八錄其詩一首:
贈別唐太師道襲
丱歲便將為肘腋,二紀何曾離一日。
更深猶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傷物。
今朝榮貴慰我心,雙旌引向重城出。
褒斜舊地委勛賢,從此生靈永泰息。主
唐道襲是王建重用的權臣,他和王建的關係,從詩中「丱歲便將為肘腋,二紀何曾離一日」一句可以看出來。唐道襲曾官樞密使、太子太保,後來在與太子王元膺的火拼中被殺。此詩大約作於前蜀武成三年(910)左右,當時唐道襲與太子王宗懿有仇隙,王建恐怕發生糾紛,便任命唐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離開成都,詩中「褒斜舊地委勛賢」一句,即是指這件事。詩中還讚揚唐道襲為國兢兢業業、勤慎寬和的品質,同時也表達了他的惜別之情。這首詩作得平穩工整,對於一個原來目不識丁的人來說,確實難能可貴。這首詩的標題是後人所加,這從「太師」二字可以看得出來,因為這個官號是其死後所贈。
十一、宋太祖趙匡胤
作為著名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卓著的建樹在於政治和軍事方面,詩文並非其所擅長。但他流傳下來的兩首詩:《詠初日》、《詠月》卻歷來為後人所矚目。這兩首詩俱為趙匡胤未發跡時所作,氣勢磅礡,出語驚人,顯示了他年輕時就具備的宏偉抱負和遠大志向。
1、 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關於這首詩,宋代陳岩肖的《庚溪詩話》記載了一段軼聞:「上微時,客有詠《初日》詩者,語工而意淺陋,上所不喜。其人請上詠之,即應聲曰: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這首詩作於趙匡胤發跡之前,有些詩讖的味道。所謂詩讖,即是說詩人所賦詩無意中有預示後事的徵兆。這當然是一種迷信,但趙匡胤這首詩畢竟是緣情而發的詩作,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趙匡胤當時的宏偉志向。
此詩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境界開闊而又壯觀。首二句寫一輪紅日噴薄欲出,赫赫炎炎,勢盛光艷。「光赫赫」,「如火發」,形如口語,把太陽初升時的壯麗景象描繪得活龍活現。後二句,詩人以紅日初升自況,以群星、殘月比喻當時的各個割據勢力,並以紅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徵自己鏟礁罹蕁⑼騁惶煜碌男坌淖持盡U饈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