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二) ──康熙外銷瓷、漆器及刺繡

作者:作者:戴東尼(古玩書畫鑑定收藏家、藝術投資顧問) 發表:2006-01-07 20: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瓷器進入歐洲最初為上層人士裝飾家居所用。17世紀晚期,中國外銷瓷的歐洲市場形成且種類繁多,除了有茶具、餐具、茶葉罐、糖盒、奶罐、污水碗、剃鬚盆、痰盂、壁爐裝飾、手杖柄等之外,還有各種鳥獸和人物的瓷像,尤其是瓷佛像,西方人特別喜好蒐集,而餐具和咖啡具則是在歐洲最暢銷的品種。當時,路易十四曾命人到中國訂製帶有法國甲冑、軍徽、紋章圖案的瓷器,因此「紋章瓷」風氣大興,用瓷成風。

1698年法國建立「中國公司」,法國第一艘商船「昂菲特里特」(Amphrityite) 號直接駛往中國。於10月24日停泊在澳門,31日抵達廣州,採購瓷器就開始了,除了從商人手中購買存貨,還把訂單送往景德鎮。那裡有專門從事外銷瓷生產的陶工及畫師,他們很熟悉這類加工訂貨的工作,能夠依照客人所提供的繪畫或實物,準確的摹仿所需,並在很快時間內完成「訂燒瓷」。該船1700年回法國, 1701年再次來華,於1703年再返法國。兩次從中國運去大量絲綢、瓷器、漆器(法語因而把漆器叫做「昂菲特里特」。一時法國風行穿著絲綢,擺設瓷器、漆器。瓷器主要為青花瓷、伊萬里瓷(Imari仿日本瓷)及琺琅彩瓷。1705年該公司改稱「皇家中國公司」,可見路易十四對於中國的重視。

對瓷器的鍾愛以及銷售瓷器的高額利潤也使法國很早就開始想方設法仿製中國瓷器。因為法國商人必須用金銀幣支付東方瓷器的進口,致使法國金銀庫存迅速空竭,在本地生產瓷器則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成為試制瓷器的中心,法國色佛(Sevres)窯長期以來以軟質瓷的生產而具有與德國的邁森 (Meissen)相匹敵的地位,所產瓷器在技術和外觀紋飾上模仿中國,而又有所創新,體現出法國人力圖理解中國文化所做出的努力。瓷器成為向法國傳遞中國形象的一座橋樑。

路易十四時代晚期,隨著各式中國漆器進口量增多,漆器在法國開始廣為流傳,而且東方式的設計幾乎獨佔統治地位,傢俱、轎子、車子、手杖無處不用漆畫上中國圖樣。貴族們還以轎子為彰顯身份之物,故而在上層社會盛極一時,連乘轎子的種種規定和轎子的顏色也完全模仿中國。

與此同時,路易十四時代中國的刺繡品與染色、愅絲等技術也傳入法國,成為時尚。路易十四時代宮廷服飾無論男女都普遍飾以刺繡、折襇、蝴蝶結等,連貴婦們的高跟鞋鞋面也是以中國絲綢、織錦為麵料,飾以刺繡圖案。貴族家中則陳設著典雅、精緻的中國刺繡床罩、帷幔、插屏、窗簾等。許多普通家庭主婦都繡制家居所需的枕袋、靠墊、臺布、墊布等。路易十四的公主也熱衷于飛針走線,路易十四有時還親自為公主挑選最美麗的刺繡圖案,可見其對刺繡的鍾愛。如同仿製瓷器一樣,法國人在模仿中國紡織品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中西結合的風格。不僅如此,中國的金銀線刺繡和中國漆器上的金漆彩繪也對17、18世紀的法國繪畫、手工藝以及建築藝術、室內裝飾等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王室貴族的引領下,這股「中國趣味」風靡18世紀的法國上流社會,並傳佈到德國、英國等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支配了歐洲人的審美情趣。
(未完待續)

(戴東尼讀者信箱: [email protected])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