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太安逸了,常常會「生在福中不知富」,遇到難處又缺乏承受能力,有的甚至為微不足道的理由而輕生。前不久臺灣新聞報導,一個小六女孩,竟因媽媽叫她擦桌子,她不願意就自殺了。
什麼都來得太容易,會刺激慾望無度,曾聽到兩則故事,一是,有個孩子在玩具店裡打著滾哭鬧,一問才知,店裡想要的他都有了,只因找不到還想要的;二是,日本有個孩子,剛學會開車就要求父母給他買車,因沒獲滿足就自殺了。
此外,得來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在加拿大,孩子可享受政府13年的義務教育,他們並不知世上還有許多孩子,因各種原因而失學、輟學,以及他們的痛苦。我女兒的同學最近常常逃學,最初,我以為是因成績差逃避壓力,一天上課時間,我在健身房外遇見她,一問女兒才知,她因感覺自己肥胖(並非如此)怕見同學,所以不 肯上學而偷偷跑去運動減肥。
人間有那麼多苦難,想想那些苦難的人,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甚至以苦為樂,救助更苦難的人,看看今天我們的孩子生活在蜜罐裡,還時常不知足,不知何為苦,為無法滿足的各種慾望煩惱。
如此大的反差,我感嘆也憂慮,強烈的感覺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太嬌慣自己的孩子,要給孩子們一些「苦難」的意識,不要怕給孩子吃些苦。
為此,我經常找一些苦難實例的文章,要女兒閱讀,或找機會把聽到、讀到的真實故事講給她聽。在生活中以身作則,避免鋪張浪費和追求奢侈;鼓勵女兒走入社會,兼職打工,切身體驗勞動的辛苦。
兼職打工,女兒要面對、服務各種各樣的人,要學習耐心、謙卑、與人合作,也要學習忍受個別客人不合理的抱怨,甚至經歷無理的嘲弄和指責。
兼職打工確實要吃些苦,女兒今年16,還有一年多就高中畢業了,打工、學業、休息和娛樂時間有時會有衝突。週末本是她一貫的睡懶覺和安排娛樂的日子,現在被打工的時間佔去很多。周間也會安排一兩次打工,常常到11點才收工,我曾建議她只上週末,可她還是堅持下來了,她會利用工間休息的時間做功課,也會盡量在 學校裡完成作業。
兼職打工,女兒有了自己的收入,每兩週她的帳戶上就會有筆小小的收入。未打工時,她曾下決心,暗暗計算積攢下來,籌筆夠買車的首期。實際情況是,不要說存錢,就連她自己隨時想要的購買慾都不能滿足。常常是一有入帳,就在一兩天內花光了。其實她的收入,若不考慮住的問題,已相當於普通家庭一個人的生活開支了。但她的消費,若一出手要二百多加幣一件大衣,當然其收入就無法滿足太多的慾望。她需要學會平衡自己的消費,克制自己的物慾,學習根據自己的能力過生活。
因兼職打工,女兒結識了一些打工的朋友,她瞭解到,不少西人的孩子打工是為賺取上大學的學費,甚至有個孩子過了18歲,家裡就要求他掙錢付房租了,女兒跟我講這事的時候,很為那個孩子報不平,說他的父母太過分了。我說,也可能他家裡確實有困難,西方父母鼓勵18歲開始獨立、自立,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從小吃些苦,沒有什麼不好。
在海外,很少東方父母要求和鼓勵孩子18歲就經濟獨立或半獨立,孩子自己也不會有這個意識,但他們也有很強的「獨立」意識,那是16歲要開車,要自由,要社交,要有更多的錢去消費,他們在觀念上認為向父母伸手是應該的,父母供應也是正常的。如果沒有意識地去修正這種觀念,他們是不太懂得感恩和回報的。
前幾天見到一個22歲的女孩,她來自中國大陸,來加拿大8個月了,在讀ESL,最近她媽媽過來,主要是不放心來看看她。算算她至少還要3-5年學專業,負擔一個國際留學生的費用已經很貴了,還要陪讀。可憐,可嘆,天下父母心!特別是東方人的父母。類似的例子很多,父母供應孩子讀書、生活開支,還要陪伴左右,甚至有孩子過了30歲,仍在供應。這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好處呢?
勞作吃苦能讓孩子體驗享受自己勞動的成果,懂得享受需要付出辛苦的代價,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需要,分清物質上的「需要」和「慾望」,學會適度克制物質慾望。有益塑造堅毅、忍耐、能吃苦的品性。此外,像個成人似地走入社會,學習為人服務,孩子成熟了很多,也很有自信和自豪感。同時,促她學會有效利用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業餘生活。對社會貧窮的一些瞭解,教給孩子學習知足感恩,珍惜已享有的一切,除掉無謂的煩惱,樂觀地面對挫折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