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特別是京劇據說是「國粹」,上個世紀60年代到七十年代,搞了個戲曲現代化改革,鐵路工人、八路軍、新四軍官兵、游擊隊員、村姑農婦上了舞臺,動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傳統」,招來文人雅士們好一陣數落,至今仍然不依不饒。不過,工農兵形象看來又「落伍」了,最近據說又「先進」出來新的「花頭」。
據4月7日《北京娛樂信報》報導, 「全國首個中國戲曲主題藝術大展將在今日美術館舉辦。昨天,部分提前觀展的觀眾表示,這個展覽中,戲曲人物穿著暴露的畫作太過分。」,草民看後大駭,戲曲人物的穿戴(也稱行頭)是極其講究的,裡外有別,左裹右纏,當年的現代戲因為太過「現實」,文人雅士們嗤之以鼻,今日來個「穿著暴露」,算是哪一出?
「有幅畫作中的戲曲人物肖像,頭戴京劇鳳冠,卻隻身著粉紅色文胸;還有一幅畫,畫面中一個身著京劇旦角行頭的男人和一位僅穿白色內衣的女人站在一起,不知要表達什麼內容。」、「還有一幅畫作名為《亂世英雄》,也讓參觀者議論紛紛。這幅作品中有幾個沒有勾臉但穿著戲服的人物,其中有個扮相一看就知道是鍾馗。在這些人物中有的女的嘴裡叼著香菸,戴著拳擊手套;還有一男一女穿著戲裝,手裡拿著鳳冠互相摟抱,神態十分曖昧。」(《北京娛樂信報》)。
草民讀後,頓覺找不著北,試想,如果《蘇三起解》中的女囚蘇三,上身僅著乳罩,別無它物,手戴枷鎖,邊走邊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口心慘淡,過往的君子聽我言…」,旁邊站著「身著京劇旦角行頭的男人和一位僅穿白色內衣的女人站在一起」的「衙役」,和「一男一女穿著戲裝,手裡拿著鳳冠互相摟抱,神態十分曖昧。」的「過往的君子」,會是一種什麼境界。這種對中國傳統戲曲「國粹」文化的隨意糟踐與輕慢,居然可以號稱是「首個中國戲曲主題藝術大展」,既然是「首個」,主題為「戲曲」,還「中國」,就不能不讓人感覺到那種「主流」的架勢,更讓人在反胃之餘更多的是反思。
當然,始作俑者是有足夠的理由的, 「(《亂世英雄》的『作者』)劉彥解釋說:『現在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我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打開傳統之門。我是為了表現一種東方和西方的衝撞,過去的文化觀念和現在的文化觀念的衝撞,把生活中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呈現給大家。我對畫作所表現的內容是調侃和嘲諷的態度,並沒有宣揚它。』」、「展覽項目負責人王雪芹說:『作品的挑選我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藝術家在對傳統文化的解讀中有自己的理解,展覽方就是要體現不同的解讀方式,讓人們思考和探詢。而且作品並不是特別暴露,應該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不知道諸位看懂了沒有,草民還是雲山霧罩,現在的「藝術家」們,講話都這樣。
當然,如果身為首都師範大學美術教師劉彥或者負責人王雪芹在哪個犄角旮旯突發奇想,整天「表現一種東方和西方的衝撞,過去的文化觀念和現在的文化觀念的衝撞,把生活中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呈現給大家」,無論是「嚴肅」或者是「調侃和嘲諷的態度」都是他的自由,別人也說不了什麼,王雪芹女士也盡可以在那個角落髮揮自己的「藝術的眼光去欣賞」,這也無大礙。但是,想打著「中國戲曲主題」的招牌,還號稱「大展」,就不應該是這種態度,起碼,這些東西褻瀆了「中國戲曲主題」這幾個字,是對公共效應的不嚴肅,是挂羊頭賣狗肉。畢竟一個公開的展覽,會有各種人群甚至中小學生光顧。
什麼「東方和西方的衝撞,過去的文化觀念和現在的文化觀念的衝撞,把生活中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呈現給大家」也好,什麼「要體現不同的解讀方式,讓人們思考和探詢」也罷,講的冠冕堂皇,振振有詞,其實說穿了,無非是撿拾西方諸多現代「藝術流派」的牙慧,甚至是垃圾藝術思潮的過時垃圾而已。
怪異表達,歇斯底里,色情氾濫,泛性主義,頹廢主義等等這些東西,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已經一波波地玩過了,有的東西甚至已經玩濫了,而我們的有些人卻當寶貝似地撿起來,還要硬套在「中國戲曲」這樣的特具傳統色彩的事物上面,詭稱是表現「東方和西方的衝撞,過去的文化觀念和現在的文化觀念的衝撞」,要「衝撞」什麼?想「衝撞」到什麼程度?
這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它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文化領域打著「開放」、「接軌」的旗號,以名利為標準,以拜金為追求,都「開放」的沒邊沒沿了,在某些「當代文人」的眼裡,哪裡有什麼「東方和西方的衝撞」,早都「西化」了再「西化」甚至「超西化」了,最典型的莫過於一些「才女」們,把自己在外國賣淫、在都市亂性的「開放經歷」,都擺在了書店和網路上面赤裸裸地叫賣了,所以,如果哪天《蘇三起廨》裡的蘇三穿者乳罩穿行在舞臺正中,恐怕也不必驚詫了。
現在只要一提「先進」,有人的眼光立刻瞟向西方,比如「先進生產力」,文化也是如斯,比如挺招牌的在外國人面前彈彈吉它、唱幾句英文小曲兒,但草民倒是還沒有見識過英國傳統的莎士比亞戲劇中朱麗葉穿著三點式上場的那種「過去的文化觀念和現在的文化觀念的衝撞」,看來莎翁的繼承者們並不算什麼「先進文化」,也得「衝撞」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