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到,阿布拉格遺址所在草原地形開闊,西北是肯特山,周圍散佈著幾個小山丘。遺址長1500米,寬500米,前方蜿蜒著一條小溪。整個遺址沒有絲毫特別之處,與草原渾然一體。史書記載,成吉思汗共有三個宮殿,分別在冬春和夏、秋季居住,冬宮是成吉思汗最為重要的一個宮殿。
蒙古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阿布拉格遺址進行了詳細考察。從2001年開始,蒙古考古學家又與日本國學院大學聯合對遺址進行挖掘,以尋找成吉思汗的冬宮所在。經過挖掘,他們發現了4層建築物的地基。第一層(最下面一層)厚60厘米,由沙土坯構成,年代在公元1155年-1270 年間。第二層高約10厘米,該層上有幾個柱子的基石。第三層只是在整個地基的北部留下一段約19米長的土牆。考古工作組中的蒙古科學院考古學家朝格特巴特爾說,阿布拉格遺址的地理位置和布局與史書《黑韃事略》的記載一致,考古學家認為這裡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宮。
據《元史》記載,1229年元太宗窩闊臺登基後曾重建成吉思汗冬宮;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元太宗命人在哈拉和林修建萬安宮。據記載,這兩個建築同出自漢人工匠劉敏之手。朝格特巴特爾說,第二層地基與萬安宮的建築樣式趨同,所用計量單位也同為1尺等於31.6厘米。考古隊據此認為第一層地基是成吉思汗冬宮的地基,第二層是元太宗重建王宮的地基。
此外,地基的右邊找到了許多禿角牛頭骨,在左邊找到約300匹馬的肋骨,並且肋骨都很大。據鑑定,這些牲畜骨頭與第二層地基同處一個時期,大約在公元1235年以後。考古隊認為,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後,這裡就可能被當成了一個祭祀地。
考古隊推測第四層(最上一層)是一個祭殿的地基。地基呈「凸」形,用石頭砌成,東西長11.1米,南北寬7.9米,地基外還有兩道圍牆。石頭地基高40厘米,年代在1310-1410年間。在這層地基上還發現了祭祀用香爐的碎片和14世紀磁州窯和景德鎮窯的陶瓷碎片。另外在「凸」形的頂部有一個用土坯砌成的東西,考古隊認為這可能是一張桌子。在地基上還發現直徑60厘米的黑色痕跡,被推斷為長期燒火所致。「凸」形地基的底部是正門,兩邊有柱子的底座。根據被發掘物和史書資料判斷,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基可能是用來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殿地基。
另據波斯史書記載,成吉思汗陵墓就在成吉思汗主要宮殿的附近,並且一些史料記載成陵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朝格特巴特爾認為,成吉思汗的真陵應該就在這個祭殿周圍12公里內。
如果能證明成吉思汗確實葬於此地,這或許能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據記載,成吉思汗死後,按照「秘不發喪」的遺命,遺體被送回並埋葬在蒙古故土,陵墓深埋,萬馬踏平。成吉思汗的墓地由此成為一個歷史之謎。
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今年訪華期間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說:「成吉思汗陵墓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這並不重要……讓它永遠成為一個謎,使那些願意猜謎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