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為何公開見張良經過?

發表:2004-08-01 01: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黎安友教授對我的「張良和他的六四故事」一文的響應,上週在蘋果日報刊出,提到幾個問題的看法。我覺得應該加以說明的是,我為甚麼要公開曾見過張良的經過?我的文章中寫明,二○○一年初,我承諾過黎教授要求我不說見過張良,他說我「是唯一見過張良的人」。

  承諾當然應該遵守。但世界上放棄承諾的事很多,其中之一是當這項承諾失去意義、不合理或者過時,便可不予理會。九八年下半年我和黎張二人合作出書時,大家都是守秘的,即使合作告吹後,我也沒有透露。當二○○一年書已出版,我仍然接受黎教授的口頭要求,協助宣傳並不說見過張良,那完全是出於對教授的尊重,和不影響書的推銷。可是,當我發現這種保密功夫是不可接受的,是沒有必要的時候,而且,遠非我一個人見過張良,我為甚麼還要保守這樣的「江湖義氣」?三年過去,要出名的,出了;要賺的錢,也賺了。我的意見促成他們放棄先出中文版的錯誤策略,而且,英文版出來又協助宣傳,保密三年,而一無所求。這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說,是不是叫「仁至義盡」?還要我扮演甚麼角色?

  今天,當不少人對書的誠信度有質疑,涉及六四真相,事關重大,我作為一個側面的見證人,提供一份背景材料供參考,那已超越個人之間的承諾與否,是義不容辭的事。(以前我們研究中蘇關係時,中共指責赫魯曉夫撤回核合作協議是「背信棄義」,我是毫不含糊支持「蘇修」的,因為毛髮動大躍進胡搞亂來,演成大飢荒,和這樣的人當然沒有必要繼續合作,中止協議對兩國都是大好事。)

  黎安友教授說他很遺憾,不能把出版合約交給對銷售無信心的人。事實是,我堅持九九年出版中文版無法暢銷十萬本的意見,被他們所採納,而將計畫擱置,以後,我從未表示過對出書的興趣。這是不能否認的來龍去脈,合約交給誰已完全與我無關。黎安友教授所提其它問題,如對文件真實性的看法,對中文版編輯粗疏的意見等,我的文章已寫得很清楚,不必在此重複。讀者若有興趣,不妨上開放雜誌的網站瀏覽一下:www.open.com.hk。

(來源:新世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