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萬進十一月二日參加群策會舉辦的「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在「中國利用交流之對臺策略與作為」的主題座談上,警示臺灣不要對中共心存幻想,同時必須防止因兩岸交流而導致臺灣滅亡的危險。
● 兩岸交流不均等
他首先以「不正常」來形容兩岸交流的現況,指出在社會體質、經貿關係、人民往來、兩岸政府的政府動員等四大方面,呈現不均等的傾斜現象。
就社會體質而言,臺灣是公民社會的開放國家,但中國則反之,來臺交流的「民間團體」其實都是官方團體,再加上中國沒有新聞自由,缺乏獲得正確資訊的管道,因此可以感受到這些交流人士的價值觀是扭曲的價值觀。
就經貿而言,目前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已達兩百億美元,這也是不均等的經貿關係。
若觀察兩岸人民往來,在中國的台商及臺干已超過六十五萬人,觀光經商每年則有三百萬人次,其中多是中產階級或具生產力人士,然而中國來臺人士,以大陸配偶為例,目前約有十一萬六千人,卻不從事生產活動,且每年以兩萬人成長,在五年之後將突破二十萬人。
就政府動員看來,在臺灣的大陸新娘可以到立法院、總統府廣場示威,但台商無法在天安門示威,中國因為專制體制,對外事務的政策意志及動員容易貫徹,但臺灣因是民主體制,內部認同容許分裂及歧見,便使得兩岸政策不容易推動執行。
顏萬進說,以上這四個面向,正好提供中共一個利用兩岸交流進行統戰的基礎。
● 政治、經濟、社會的「全方位」統戰
顏萬進指出,中共對臺灣的統戰採全方位,基本上包含三個面向:「政治的一中」、「經濟的一中」、「社會的一中」。
「政治的一中」,就是確立「一個中國」的定義,藉此劃定臺灣不能超越的警戒區。在國際上,中共將臺灣問題內政化;對臺灣則是去國家化,只要臺灣的文件上出現「中華民國」的符號都予以退回,而中共還將兩岸交流的媒介及管道民間化,藉以矮化臺灣政府的層級。
「經濟的一中」,則是中共單向吸收臺灣經濟。中共一邊打壓臺灣加入國際性經貿組織,一邊又對臺灣進行招商,讓臺灣對中國產生依賴進而掏空臺灣,並建立起福建、廣東及臺灣的「華南經濟圈」。
顏萬進表示,目前中共「經濟的一中」的策略,是將台商的投資從沿岸往內陸集中。深圳市長今年調任湖北省副省長,調任後便對過去的台商人脈進行招商,而過去一年來,大陸來臺招商團體也以山東、青島及煙臺等地居多。
他說,「經濟的一中」還包括「假交流真招商」,大陸許多團體打著專業交流的旗號,來臺吸收技術及資金,但私下卻進行招商活動,他發現中國的正副市長及市委正副書記幾乎都是跟著經貿訪問團而來。
至於「社會的一中」,顏萬進說,可分為參訪、宗教、文化、年輕人四個面向的統戰。
(1)「假參訪真統戰」:中共拉攏臺灣民間團體到中國訪問,這幾年非常明顯,最近一年多來更延伸到臺灣中南部,邀請鄰里長、縣市議員到中國參訪,據統計,這樣的民間社團就超過一百五十個。臺灣退役將領也在統戰對象之列,這部分乃透過同學會及同鄉會系統串聯。
(2)「假宗教真統戰」:這也是近年來新興現象,每年去大陸進香的媽祖信徒超過十萬人,十年來已超過一百萬人次,媽祖其實只是地方信仰,但山東、天津等地卻開始蓋起媽祖廟。
(3)「假文化真統戰」:即是透過文化交流宣揚其文化的優越性。來臺的表演團體有半數是免費演出,即使收費,票價也很低廉,其他所需費用便由中共官方補助。兩岸的電視節目透過合制,或大陸節目在臺灣播出,目的亦在促使臺灣認同目前中國的文化。中國國家廣電局臺灣辦公室主任,前後來臺共十一次,頻率之高也引人遐想。
(4)「對年輕人的文化統戰」:對象為各個年齡層的年輕人,大陸海協會一個暑假辦六梯次的夏令營,大專生到中國交流的人數也超過一千五百人,目的在於透過文化尋根反制臺灣本土化。另從近年來臺灣興起的中國留學熱當中,也可以發現中共藉由優惠的入學政策吸引臺灣學生。
顏萬進提出警訊,目前兩岸尚未三通,臺灣一年就有三百萬人次到中國,三通後可能超過五百萬人次,而大陸來臺人次也將大幅增加,屆時兩岸在各方面的不均等現象將更形嚴重。
● 防治策略:國際生存比兩岸發展更重要
顏萬進說,中共對臺統戰乃是「蠶食比鯨吞更重要」,臺灣政府除了防止兩岸關係不均等繼續擴大之外,還必須讓臺灣人民瞭解中共的真相,及早建立敵我意識,並在民主及人權的基礎上因應中共的統戰。
至於臺灣的發展契機,顏萬進認為,國際生存比兩岸發展更重要,不要幻想附和中共要求減少國際發展就可改善兩岸關係;此外,要盡力改善臺灣自身體制,在國內找生路絕對比在中國找生路更重要。
他並強調,人民的自覺才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在全球化及自由化的潮流下,政府不可能管制每一件事,所以民間的力量比政府更重要。
顏萬進最後表示,中共將兩岸關係視為一種鬥爭關係,所以臺灣不要對中共存有幻想,以為透過交流就可改變中國,進而獲得安全,反而要防止因為兩岸交流而導致臺灣滅亡。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