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俄軍經過多年改革,目前只保留了56所軍事院校---10所軍事學院,9所軍事大學,37所軍事專科學院。其中,總參軍事學院是俄軍最高學府。目前,俄軍高層十分重視軍事院校的教學訓練,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一旦配發到部隊,軍校馬上就會得到一件成品或模型用於教學訓練。此外,俄軍校集中了軍隊70%的科研力量,一半以上的教員都是高級專家,包括1500名博士和7500多名副博士。他們大都有豐富的部隊工作和實戰經驗,其中有不少將軍教員以及昔日的軍隊高層領導。
據悉,俄軍校已根據國防部的意見,著手培訓新一代的軍官。我國軍事專家指出,近年來,赴俄留學、接受培訓的中國軍官不斷增多,俄軍的這些措施也將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俄軍校歡迎中國軍官
今年8月11日,《解放軍報》報導說,自1996年以來,我國先後向俄、美、英、法、德等20多個國家的70多所院校派出了1300餘名軍事留學生。由於歷史、政治、地理等原因,俄羅斯是我軍最先派出軍事留學生的國家,而且人數也佔了大頭。
據介紹,中國軍官赴俄留學、接受培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武器裝備操作培訓。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C-300防空導彈,蘇-27和蘇-30戰機,「基洛」級常規潛艇及「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等一大批新型主戰裝備。我軍為此選派了一批官兵赴俄接受操作培訓。另一種是軍官赴俄留學。這種培訓始於1996年7月。
據透露,中國軍官赴俄留學分為高級培訓和中級培訓兩種。高級培訓主要由俄總參軍事學院承擔,每年培訓中國軍官20人左右。1996年7月,該校開設了第一個中國軍事留學生高級研修班,當時學制為1年,每期12人;2000年後,學制縮短為5個月,一年兩期,每期7人(2002年9月減至5人)。參加高級研修班的均為師職軍官,主要進修戰略和戰役層次的課程,由中方配備翻譯,學員只需掌握基本的俄語對話能力即可。
中級培訓由俄軍合成軍事學院、加加林空軍學院等各軍種最高學府,以及後勤運輸學院等負責,每年1期,每期總人數為40-50人,學制2-3年,培訓對象主要是團職軍官。
赴俄留學的軍官大部分是軍隊中層領導和高級參謀人員,也有一些軍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年齡多在35-45歲之間。俄方負責培訓中國軍官的主管部門是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該局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協議和商定的計畫,負責向各院校下達培訓任務和教學計畫等指令,包括何時接收、人數多少及上什麼課程等。
俄軍校接受培訓任務後,一般都將中國軍官單獨編班,所授課程基本上與俄軍相同。在管理上,俄軍校完全讓中國軍官自行管理,俄方只提供公寓(配備廚房和餐具),衣食住行全部自理。為加強管理和協調工作,中方在莫斯科派駐了軍事留學生管理組,由3人組成:組長負全責,教育聯絡官主要負責商洽教學計畫大綱等,秘書負責日常事務等。
去年6月,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訪華時透露,1991年以來,俄軍已培訓了2000多名中國軍人,有大約200名中國軍官正在俄軍校裡學習。另據有關部門披露,俄軍近年也派遣了一批中高級軍官到中國國防大學短期進修。
兩軍合作源遠流長
中國與俄羅斯(蘇聯)的軍事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24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組建黃埔軍校,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先後培養了3000多名共產黨員骨幹。他們後來成為人民軍隊的中堅力量。20世紀30年代初,周恩來組織從蘇聯學成歸國的劉伯承等人,系統翻譯了《蘇軍步兵戰鬥條令》和《蘇軍政治工作條令》等書籍,作為蘇區紅軍學校的基本教材。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曾向蘇聯購買了不少武器裝備。當時,蘇軍士兵手把手地教解放軍戰士操作蘇聯的武器裝備。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從蘇聯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米格-15殲擊機,蘇聯教官親自帶著中國士兵升空訓練;中國的坦克兵則直接從蘇軍現役部隊中接收坦克,在蘇軍士兵的指導下駕駛二三十個小時,打幾十發炮彈,然後直接入朝參戰。
1960年夏,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突然下令撤走所有專家,並中止援華合同,中蘇軍事聯繫從此中斷。30多年後,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得以恢復,其中,軍官交流培訓依然是「重頭戲」之一。
俄羅斯教官要求嚴格
目前,國際局勢有了巨大的變化。中俄兩軍的關係雖遠不及當年中蘇兩軍的關係,但正在不斷地發展。在俄軍院校裡,俄羅斯教官像對待本國軍人一樣嚴格要求中國留學生。在俄軍馬林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每個星期一的早晨,中國軍官都會準時出現在挂有中國國旗的外訓系走廊裡,開始新一週的生活。他們每天上午8時30分到校,9時至14時上課,14時至15時為午餐、午休時間,爾後自習至18時。如果此後教室裡還有人,幾乎肯定是中國軍人。他們被公認是該校最勤奮的學生。
一名曾在俄武裝力量合成軍事學院留學的解放軍軍官回憶說,有一回,他忘了帶「炮兵筆記本」,趕緊回宿舍去取。當他帶著筆記本進入教室時,離上課時間只有1分多鐘了。俄方教官嚴肅地說:「軍人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任何『準備不足』都是不能原諒的。」在這所要求嚴格的學校裡,中國留俄軍官全部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在畢業典禮上,一位俄軍老元帥特意贈言中國軍人:「要記住,軍人的名字永遠和榮譽連在一起。」
一名曾赴俄羅斯某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的中國軍官透露,他們像俄羅斯軍人一樣,每天早上6時起床,到晚上10時才就寢,除用餐時間外,幾乎整天都在進行滿負荷的訓練。這種「魔鬼訓練」曾讓很多人感到不適應,但最後,所有的中國軍人都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以優異的成績提前完成了學業。
有人怕中俄兩軍友好
專家指出,軍官赴俄羅斯留學、接受培訓,對我軍有積極的意義。一是加強了中俄兩軍的交流,促進了相互瞭解。中俄兩國的中高級軍官在同一個課堂裡研究和探討軍事問題,這是兩軍友好的重要象徵。二是有助於推動我軍的軍事創新。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在軍隊建設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三是有助於我軍培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俄軍的機械化裝備水平與美國不相上下,對機械化戰爭和大縱深作戰理論等的研究相當成熟;從教學內容來看,俄軍校一直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作為主要作戰對手,這有助於中國軍隊開拓對東西方軍事的比較研究。
但是,某些人不願看到中俄軍事交流不斷加強。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眾院軍事委員會曾收到一份提案,稱中國的軍事力量正在快速增長,而且「中國開始與俄羅斯結成反美聯盟」。美國陸軍學院戰略研究所的伯蘭克在眾院聽證會上甚至說:「很明顯,這是一種反美的關係。」他還說:「莫斯科正在幫助北京建立在臺灣海峽作戰的能力。這會阻止或對抗美國未來出兵幫助臺灣的軍事行動。」眾院軍事委員會的一名重量級人物則附和說:「這會直接威脅美國和美國的利益。」
我軍事專家指出,這種說法荒唐之極。首先,中俄兩國一再聲明,兩軍的友好關係不以第三國為敵;其次,外派軍事留學人員是一種國際慣例,某些美國人的說辭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些專家質疑,人民解放軍已為70多個國家培訓了數千名軍事留學人員,難道他們都要和中國聯合起來對付美國嗎?中國軍方也派遣了一些軍官赴美留學,這又是要對付誰?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