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司馬相如
西漢初期,陳皇后為爭寵於漢武帝,請司馬相如作賦,司馬相如寫了一篇633字的《長門賦》,漢武帝即賞給他黃金百斤,每字平均1.6兩黃金,是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漢武帝時,買名馬和明珠,都是用黃金支付,說明當時黃金相當於「外匯」,為國際通用。沿用至今的成語「一字千金」典故就來源於此。
自由撰稿人.魯迅
魯迅可謂是現代最著名的自由職業文化人,1913年,魯迅用文言寫的第一篇小說《懷舊》發表在當時稿費優厚的《小說月報》上,5千字的小說得稿費大洋5塊,平均千字一元。那會兒幣值較高,一般人家每月塊把錢日子就能過下去。魯迅後來為《申報》「自由談」撰稿,一篇千字文稿費達七八十大洋,折合大米數十擔。據其日記記載,他在上海生活的9年(1927年10月-1936年10月)間,每月的稿費等寫作收入,折成現價不低於3萬元。魯迅的文章稿酬一般在千字3-5元,高時千字6元,這種稿費標準從「五四」到1930年代沒有多大變化。根據當時的物價,一個四五口之家每月11元即可維持生活。如此看來,魯迅可謂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作家,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成功的自由撰稿人。
編劇.鄒靜之
電視連續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一部接著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也梅開二度,原本呆在文學圈子裡的《詩刊》編輯鄒靜之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大眾名人。鄒靜之和他的劇本自然就出了名,而且搶手。廣州一晚報就曾報導:《康熙微服私訪記》播出第二部後,為了穩住編劇鄒靜之的劇本,鄧建國硬是背了一袋的「稿費」到鄒靜之家裡,把《康熙》的劇本給敲定下來。而「鄒靜之編劇稿酬4萬元一集」早已不是新聞,要想知道他的收入有多少,數一下他《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共有多少集大抵也能看到個大概。
填詞.林夕
林夕是現今香港樂壇填詞界的「教父」級人物,說他隻手遮了半邊天一點不為過。只要由他填詞的歌曲,幾乎就是成為上榜的必備之星。近幾年來林夕的文字佔據了全年五六十首一週播放率冠軍歌曲,各大頒獎禮總少不了他的身影。按香港一專欄作家的說法,像他為王菲而作的《兩個人的聖經》這樣廣為流行的歌曲,歌詞不怎麼樣也可得近萬元稿酬,填詞速度和產量都「高人一等」的林夕,「早已住大屋買靚傢俬活脫一個小富豪」。而林夕在某個採訪中說:「填詞不能讓一個人太富有。光是填詞,市場如果穩定的話,它可以提供一定的生活質素。但它不一定能讓你搞房地產。只能讓你三餐不憂。」
影字兩棲.王朔
《當代》的編輯回憶,1984年王朔成名作《空中小姐》發表時稿費是千字不到20元,三萬字的文章稿費不超過600元。而到現在王朔共創作了20多部中篇小說、3部長篇小說,此外還有數十集電視劇,像《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就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都是大熱之作。雖然作品總字數不過160萬字,可王朔的字是「用金箔剪出來的」。最經典的傳說就是王朔曾經口氣狂傲地對媒體稱:「我寫一個字5元錢,2000字就是1萬元。」更有報導講王朔的每個字能賣到10元。而事實上,以《美人贈我蒙汗藥》為例,起印數20萬,光12%的版稅一本書就能賺40萬元之多。《看上去很美》18萬多字,王朔收入是200多萬元。按這樣的標準,一個字價值十幾元!
長篇小說.賈平凹
據說最早因較高的稿費引起人們關注的就是賈平凹,媒體報導,替廣東《家庭》雜誌寫專欄期間,他的稿酬標準是「不論字數,每篇3000元」,由此引起了好多人的議論和羨慕。寫長篇小說則可以一本書就成百萬富翁,這是出版界不是秘密的秘密。從1993年的《廢都》起,賈平凹的興趣就一直在長篇小說上,《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和《病相報告》都是市場熱賣之作,像《懷念狼》的起印數就是15萬本。對於中國目前稿費的行情,賈平凹說:「憑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其實稿費價碼不高。在作家中我的稿費算是比較高的,但也只是小康水平。如果純粹只靠寫作維生生活會比較困難。」
帝王.二月河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都被改編為幾十集的電視連續劇,其中《康熙大帝》被改編、拍攝了兩次。按照時下每集1萬元左右的行情,收入就頗為可觀。電視劇的熱播又迅速帶動了小說原作的熱賣,1991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拿到《雍正皇帝》第一部時給二月河的稿費是千字25元,當年售出1萬套後,稿費漲到千字45元。1995年《雍正皇帝》行情看漲,每套定價58元當年銷售了8萬套,出版社便主動將二月河的版稅從1%調高到6%。到199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根據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圖書的定價和銷售量大幅上漲,僅此一部小說,二月河就從出版社得到150多萬元版稅。隨後推出的《二月河文集》按合同規定,5年內銷售不少於10萬套,並付12%的版稅。僅此,二月河又有330萬元進賬了。除此之外,二月河的帝王小說在臺灣、香港等地都有版權,二月河在這兩地的收入就更不用說了。
生活秀.池莉
池莉向來「善待」讀者,所以她的小說以及影視頗有人緣回報。2002年2月,池莉5萬字的中篇小說《看麥娘》剛剛發表一個月,就被慧眼的評委們推上了已空缺兩屆的《大家》10萬元大獎的領獎臺。稿費尚無蹤影,獎金就已到手。她的另一部中篇小說《生活秀》余熱未平,又接踵被搬上銀幕和螢屏。像《來來往往》和《小姐你早》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後,小說原作都是賣到洛陽紙貴。《來來往往》起印30萬冊,每冊15元,按10%的版稅,就是40多萬元的稿費。不法書商也看好她的勢頭,池莉的小說被重複出版的現象更是非常普遍。
笑傲江湖.金庸
一位網友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傳播的結果之一是「給作者本人帶來可觀的收入(包括報紙發行和版權收入)」。從1980年代至今,金庸武俠小說在全球發行已超過上億冊,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1958-1999年已有60餘部,分別在東南亞、香港、臺灣和內地播映,觀眾數以億計。數量驚人的讀者,使金庸作品成為巨額利潤的代名詞。他曾自稱每年從港、臺(包括電影、電視)得到的版稅為一千萬左右,但內地出版社的版稅在正式簽約給北京三聯書店前一個錢也沒收到(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劍恩仇錄》除外)。如果單是內地的版稅(已出版的各種版本),相信將以過億元計。2002年底,金庸全集的新東家廣州出版社出版新金庸全集,有媒體就估計:「擺在廣州出版社和金庸先生本人面前的將是價值5.7億元的巨額銷售收入。」這樣的數字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暢銷書作家佩服得五體投地。 (南方網、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