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之一:1988年,央視推出了中國的第一部電視政論片《河殤》。該片的導演和策劃者們以電視藝術的形式對八十年代以來文化啟蒙運動的思想成果進行了演繹,這在當時中國社會引起了轟動。這種轟動不只是在學術界,而是波及到中共政治高層。《河殤》能夠在當時央視第一套節目的黃金時間連續播出,表明中共對此片的主要觀點是持肯定態度的。但不久民間就傳出小道消息,說中央高層對《河殤》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政府後來立即出面進行"闢謠",否定了此事。然而,六•四之後,隨著《河殤》慘遭批判的厄運,政府也逐步公開了當初中央高層對《河殤》的分歧:當時趙紫陽和王震對《河殤》就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當初政府的"闢謠",真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當然,政府的"闢謠"當時可能也沒有什麼惡意,它只不過是想表明中央高層內部鐵板一塊式的高度團結和穩定罷了。
事例之二:1994年上半年,中國的股市極度低迷。下半年,政府公布了三大救市政策,於是股市從8月開始出現了罕見的"井噴"行情,但9月中旬股市再度步入低迷。由於當時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還遠沒有建立和完善,對股市的重新走低,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紛紛出籠。在眾多的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中,有一條被認為是導致股市走低的重要原因,因而廣為流傳。這條消息是,股市將取消T+0交易方式。由於取消該交易方式將會對股市的活躍性和投機性產生負面影響,這對純粹是一個投機市場而不是投資市場的中國股市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空。但不久,政府的媒體就出來"闢謠","澄清"了股市將取消T+0交易方式的"不實消息"。可又等了不久,中國證監會正式宣布,從1995年起中國股市取消T+0的交易方式。政府的這種做法,只能使人們在無所適從之外,更加依賴和相信小道消息。
事例之三:仍然是發生在儘管一直標榜"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但毫無透明度可言的中國股市。1997年2月17日,股市在經過春節的長假休市之後終於開市。如果說股市17日的走勢還算比較平穩的話,那麼18日的走勢卻出現了跳水行情--股指下跌了近10%。股市出現異動的原因,是因為市場上傳出了中國的重要人物鄧小平病危的小道消息。利用鄧小平的健康狀況製造謠言來對股市掀風鼓浪,在這之前的股市中時有出現。或許是出於穩定股市和人心的需要,政府的有關部門19日又不得不出面"闢謠",駁斥了鄧小平病危的小道消息這一"不實之辭"。然而,僅僅是第二天,即20日,鄧小平逝世的消息實實在在地從政府權威的新華社傳出。不是小道上的"謠言"不攻自破,而是政府的"闢謠之言"不攻自破。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闢謠"和"謠言"的真實性被應驗,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
從以上筆者列舉出的三件事例,人們不難看到,通過小道消息的方式傳播出來的所謂"謠言",政府不辟則已,一辟的話,則謠言十有八、九不是謠言。闢謠當然是政府的職責,這無可非議。但把真實的小道消息視為"謠言"而予以封堵,"闢謠"的行為就有"造謠"的嫌疑了。政府要杜絕小道消息和謠言,惟有在信息方面對民眾公開、透明而不是虛虛實實和遮遮掩掩。此次SARS災難的釀發,再一次凸顯出我們在政治體制方面的嚴重滯後。本月8日出版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著名經濟學家張曙光先生強烈呼籲政府"取消新聞管制,推進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文章,能否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一絲曙光?已苦苦等待的我們將謹慎樂觀。
完稿於2003年5月15日凌晨
源自《議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