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的是偏有那麼些觀眾,不僅特別熱心還有非凡的耐心,對著深不可測的黑幕,一面等開場一面猜測誰將登臺,成年累月地議論下去。這些觀眾大多數在國外,尤其是有些曾經做過幕僚的人,他們處境不甚得意,卻不愁溫飽,正好找到了寫文章的賣點,一篇又一篇寫下去,誰會上誰會下,上如何下又如何,連篇累牘不厭其煩,那口氣好像他躲在後臺看江導演排戲。他們一起頭,就引來一場競猜大賽,各路人馬都上陣,看誰猜得準確。
那一陣上網真不耐煩,離十六大愈近猜謎的遊戲愈熱烈,心裏不由想問:「除了等待開演沒有別的事可做了?中國人,聽天由命了?」
好了,結果出來了,有人在為自己猜準了而得意,還有人為江澤民安插親信而不滿。不料一分析,九常委是上屆六十七歲以下的全部政治局委員和排名第一的候補委員。興奮猜測了近一年的人士不覺得被中共「耍弄」,也應覺得無聊吧。
為什麼這樣關注誰上誰下,無非希望黨內出現更多改革派,最終改變中國的局勢。雖然共產黨五十多年的治國史殷鑒還在,有些專家學者卻常在關鍵時刻陷入誤區,過分強調某些領導的個性,而忽略了共產黨的共性,從而有意無意地誇大黨內的所謂右派和改革派。
所謂毛劉矛盾或陳鄧矛盾文革前一段時間,劉少奇在第一線工作,他推行的經濟政策與毛澤東相左,大概可算「右派」吧。後來因有僭越之嫌被毛澤東打倒。劉少奇在紅衛兵面前抖著憲法說,我是按憲法選出來的國家主席,至少是一個公民,不能被非法批鬥抄家。這話聽起來很正確,他很可憐也很懂法。可李志綏在回憶錄裡記著,毛主席的警衛員葉子龍準備宣揚毛的「桃色新聞」,劉少奇聽到此言說:「這是污蔑我們黨,把他拘捕,槍斃。」經周恩來、彭真勸說才沒執行。劉少奇不會不知一牆之隔的毛澤東的醜事,即使葉子龍無中生有地污蔑,也不致犯死罪,更輪不上你國家主席來判決。劉少奇為拍毛澤東的馬屁如此草菅人命,哪裡把憲法放在眼裡,和毛澤東有什麼兩樣?再看解放後的歷次運動包括打倒為民請命的彭德懷,劉少奇哪一次不是毛澤東的幫凶?文革初期,他派工作組去大學,就是鎮壓貼大字報的師生,準備抓一批右派份子。試想,如果毛澤東和劉少奇妥協或毛澤東敗北,也會有一場文革,不過是類似反右的形式,再鎮壓幾十萬上百萬大學師生和各界人士而已。
到了鄧小平時代,確有胡耀邦等幾個銳意改革者,但人們卻把鄧小平和陳雲定為改革和保守兩派的代表。從兩人推行的一些主張看這樣說似乎沒錯,而問題的實質還是權力鬥爭,其中陳雲帶著這樣的名聲死去「最冤」。包括鄧小平(他為了升到與毛相同地位,把自己和陳雲都降一代)在內的中共建政後的第一代領導人裡,陳雲既是公認的經濟專家,又是有名的「老右」。文革中有一張大字報揭發陳雲六一年去上海青浦縣小燕公社調查,他在報告中說,「農民發牢騷:『蔣介石手裡受難、吃飯,毛主席手裡蒙福、吃粥。』『共產黨政策條條好,十條有十一條辦不到。』」他借農民的話指出黨的農業政策的錯誤,向毛澤東的經濟主張發難,即使現在說這樣的話也夠右了。他還根據物資奇缺的現狀,提出對緊俏品實行議價等一系列靈活措施,部分地活躍了當時的蕭條市場,是遵循經濟規律的先例。這些在毛澤東眼裡當然是「資本主義」了,他不久就「養病」息政了。到文革時,他已是死老虎,不然和毛對立的不是「劉鄧」而是「劉陳路線」了。
文革後,陳雲和鄧小平是僅存的超級元老,原來比陳雲左地位又比陳雲低的鄧小平,佔著被毛澤東打倒兩次的優勢,用「撥亂反正」擠垮華國鋒,最後打出「改革開放」的旗子,網羅了一批人才,贏得了所有的民心。待陳雲復出,已經沒有發揮的餘地了,他再說改革開放,也只能淪為李先念、楊尚昆之流,靠依附鄧小平生存。他不甘心,就收編對鄧小平政策不滿的人馬和地盤,當他們的山頭寨主。當時把陳雲和鄧小平比作東西太后最形象,西太后鄧小平再凶狠,也要讓資格比自己老的東太后陳雲三分。這種源於寡頭間爭奪領導權的爭紛,遠比外化的所謂開放保守和左右派更反映共產黨的本質。果然,六四槍聲一響,兩人立即無條件合為一派。
維護一黨專政的「江核心」輪到江澤民一輩,情況也類似,不過角色倒過來。江澤民靠鎮壓六四上臺,自然是保守派的代表,而相對開明的喬石資歷能力聲望都在江之上,當然不會無條件附合他,在外人看來就是改革者了。後來的李瑞環也是,不僅才能超過江澤民,又是問鼎總書記寶座的競爭對手,也不可能處處與江氏咬弦,也被歸為改革派了。到了朱鎔基上臺,更是活脫脫一個中國的戈爾巴喬夫,贏得了海外一片喝采。按外界的輿論,加上尉健行,胡錦濤再算半個,常委裡改革派不佔多數,也是旗鼓相當了。
五年過去了,除了偶爾發出與江澤民不同的聲音,這些「改革者」做了什麼?如果他們真有推動改革的行動,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工人失業、農民減收等問題就不會日益嚴重,也不會通過鎮壓法輪功的惡法。所以出現政治改革不進反退,社會矛盾和危機日益加劇的狀況,江澤民負主要責任,其他政治局常委也難辭其咎。
好心人繼續為這些「改革者」辯解,他們面對江澤民的強權無能為力。試問,今天的李瑞環或朱鎔基挑戰江澤民,比當年彭德懷挑戰毛澤東、趙紫陽抗拒鄧小平還難嗎?真有彭德懷胡耀邦那樣的良心,就會義不容辭地站出來抗爭,真有趙紫陽那樣的改革決心和責任心,哪怕辭職也不同流合污。
回顧八九年以來的十三年,可以看清中共高層的路向,他們從反面接受六四的教訓,無論內部分歧多大權爭多惡,只要遇到威脅一黨統治的基礎,馬上達成共識,所以沒有人願冒風險提六四平凡,反腐敗反到否定共產黨時戛然止步,這就是共產黨這棵大樹爛到根依然不倒的秘訣。
對胡錦濤的期許十六大後,胡錦濤上臺,輿論基本上一致看好,因共產黨的不確定性太大,多數文章表達的意思躲躲閃閃,但字裡行間還是充滿了期待,並希望這些年胡錦濤的四平八穩是迫不得已的韜光養晦。
對新人報有期許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從毛澤東的絕望時代走過來的人,也看到了中國點點滴滴的變化,雖然橫向地和世界上其他國家比,應該羞愧得無地自容。但在樂觀前至少應該對曾經有過的盼望做些反省吧:沒有人料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天安門大開殺戒吧;更不會估計到江澤民倒退到用文革的手段迫害一群煉功人吧。對於至今只顯囫圇的模糊面影,不露任何棱角性格的胡錦濤,我不作妄斷,有一點可以肯定,將來他如大有作為,肯定是共產黨史上修行最好的高人。
你看林彪,除了登場大樹特樹毛澤東,就是深居簡出蓄養精氣,熬到接班人地位上了黨章,王位已垂手可得了,還是沒忍住,在廬山上爭國家主席的虛銜。再說鄧小平,從黨的總書記跌到半個囚人,好不容易熬到鹹魚翻身,黨政軍大權已一把抓了,重病在身的毛周挨不過這一、兩年,以後就是他的天下了,可他就是忍不住,要糾正文革,搞整頓,結果第三次下臺。這就是敢作敢為的人的秉性,後來鄧小平果然重掌中國命脈。林彪不死,也當是這樣的人物。
今日胡錦濤和江澤民的關係遠勝當年的鄧小平和毛澤東,看看一九七五年的鄧小平的幹勁和鋒芒,胡錦濤的小媳婦樣子必定讓他感到窩囊,是不是選錯了對象?
胡錦濤也有新行動,這不,去西柏坡朝聖了,什麼意思?學毛澤東如何準備掌權,還特別強調毛澤東的名言: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他不愧在學雷鋒年代入黨,解決問題首先想到毛主席的教導,他彷彿不知毛澤東自己從來沒做到這兩個「務必」,也彷彿不懂解救當下共產黨腐敗這車薪火,「兩個務必」連杯水都抵不上。以他目前的處境,不便說只有政治改革才能解民於倒懸,但至少可以不做早已被人唾棄的過時說教吧,對比當年胡耀邦上臺引導人們不迷信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否可以預示胡錦濤今後的趨向。
有志改革者要加強自己力量和事先猜測相呼應的是某種事後評論,從周恩來和鄧小平輩的留法背景,江澤民和李鵬輩的留蘇歷史談起,推測有高學歷和文革經歷的新常委的未來走向,甚至斷言到若干年後留過美的人掌權才會出現政治改革。他們忘了中共早就是沒有任何主義和理想的利益集團,周鄧身上看不到「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精神,江李也沒追隨俄國搞民主化,而共產黨中的異數──真正為國為民的彭德懷、最具改革意識的胡、趙、萬學歷都不高也沒留過學,所以中共最需要的是道德勇氣、良知和順應潮流的政治智慧,而和各種各樣的背景無關。
不能說上述猜測和評論過於天真和幼稚,它折射了海外異見和民運力量的薄弱和對自身的無望,只能盼望共產黨內出現改革人物,通過他們來扭轉中國的局勢,其中不乏等待明主招安的心理。
這就是中國問題的癥結,那個獨裁政權雖然看起來龐大強暴,其實脆弱腐朽得搖搖欲墜,可惜它的對手更弱,一批批受過共產黨迫害坐過共產黨大牢的人士來到海外,六四後幾萬到十幾萬人在各國當政治難民,還有更多對中共不滿的留學生和移民,又佔有道德和正義的優勢,本應是一個巨大的反對力量,可惜就是擰不成一股繩,至今連個像樣的壓力團體都組織不起來,能不令人嗟嘆!
中共憑實力奪權和掌權,也只承認實力,尤其在六四之後,沒有一個凝聚民心的反對派與之抗衡,中共內部不會輕易進行改革。
所以,有志改變中國現狀的一切人士,不應再只注重中共領導層的變化,更應思考自身的力量。要總結民運不振的原因,拋棄一切前嫌和個人恩怨,用獻身精神和人格道義作感召,結成贏得海內外民眾尊敬的統一戰線,為國內被壓迫的工人農民訴求,為海外華人的正義力量代言,以自己的實力去威灞破戎泄滄呦蟣涓鎩?
十六大前,我讀到全美學自聯發表的聲明,奉勸江澤民不要再連任總書記,他們幹得漂亮,這才是異見人士和組織應有的行動。
如果幹不了這樣的好事,就去歇著吧,讓共產黨自生自滅;讓中國人聽天由命,請千萬別再當共產黨的黑箱猜謎手了,既浪費別人時間,又讓人越發泄氣。
(爭鳴一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