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腐蝕的中國經濟(二)

發表:2002-12-20 07: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3.成長也是災難

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第二個問題是,成長是否帶著毀滅因子?高經濟成長率是各國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成長不能當為一國經濟的唯一目標,因為它可能犧牲社會公平、環境安全、分配正義等社會目標。這些犧牲,在中國極為嚴重(見下文)。不只如此,中國式的改革開放,成長本身就是災難。

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國企仍依舊制,由財政撥補虧損。但旋即出現鉅額的財政赤字,改革開放的第一年(1979),赤字即達170億元(人民幣)。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以及人民銀行受到地方政府操控等問題),1983年人民銀行(即其中央銀行)改制,並完成「撥改貸」政策。

所謂「撥改貸」,是把原來由財政「撥」補企業虧損或投資需求,「改」由國企向銀行「貸」款。這一方面是為解決財政困難,一方面也是要國企建立「償債」的責任。結果是償債的責任沒有建立,原來財政整合資源、支援企業的能力喪失,地方政府百花齊放、胡亂投資,不但浪費國家資源,也導致銀行壞帳直線上升。

「撥改貸」未能建立國企借款償債的觀念,是因為國營銀行只會審查書面資料,兼又政府介入銀行貸款案,以及官商勾結不實貸款等。許多國企(特別是大型國企)經營不善,照常理是不能貸款的,但因國企實質上扮演小政府的功能,負責居民的住房、上學、工作、退休、醫療,任令倒閉將引起社會問題。政府於是要求國營銀行貸款給這種國企。這種不當貸款與官商勾結的不實貸款,既不能培養還款責任心,也造成銀行呆帳。

毛澤東時代,財政支出半數以上作為基本建設與企業改造,是「建設財政」;現在,政府財政既不撥補國企,變成主要用於調升公務人員薪資之經常支出的「吃飯財政」;六五(第六個五年計畫,1978∼1982)期間,沒有一個能源和原材料專案投資,七五(1983∼1987)期間開始出現能源失調與緊張。國家財政從此不能主導資源整合,於是各級政府乃至各單位,各自為政,投資一窩蜂。

以電力為例,1983年起,許多地方企業只能「開三停四」或「開四停三」。為了鼓勵建設電廠,國家提出優惠政策,保證按商定價格收購。於是,全國「黨」「政」「軍」「公」「檢」「法」一起出動,各級電力管理部分與職工更是積極,一齊向銀行貸款興建電廠。十多年後,今日中國火力發電廠年發電時數平均不到4,200小時,低於全年8,760小時的一半。「過剩」發電量的投資額,接近8,000億人民幣。這些貸款怎麼有能力對銀行還款?

在毛澤東時代,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等產品都是緊俏貨,價高利厚。1980年代開放初期,這些都成為投資熱點,幾乎每一個中等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了生產工廠。這種無節制的設廠,加上國外產品的更新換代快(如機械表被電子錶和石英表所替代),有的工廠還沒等開工,產品的市場壽命就已經結束。今天,這三種產品的生產能力閑置已經達到90%以上。此外,成百條電視機、汽車和摩托車生產線的引進,也讓人吃驚。今天,世界電視機生產能力為7,000萬臺,其中,4,000萬臺生產能力在中國,而整個中國的市場容量不到2,000萬臺,生產能力閑置50%以上。這些投資都是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哪還有指望收回?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被中國學界稱為「吃完財政吃銀行」的過程,就是中國改革最輝煌的年代,也是今天幾個行業破產、大量生產能力閑置、投資無法收回、進而導致銀行壞帳比例高達40∼50%的根本原因。由於國家財政無力,加上地方和企業行為的短視,使得中國社會資源的浪費,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4.走向毀滅的中國金融系統

中國的經濟妖魔很多,有的隱蔽,有的變形,沒有一個像金融問題那麼明目張膽,雖然中國政府也想幫它化妝,讓它不那麼可怕,但明眼人還是一目瞭然。不只是經濟學家,經濟專業雜誌、財經顧問社等,都指出它的邪惡、恐怖、難以馴服。

問題嚴重 美國信用等級評定公司Standardand Poor's(S&P)在2002年6月估計,中國國有銀行呆賬比例超過總貸款的50%;Moody's也以〈中國銀行系統在走鋼絲〉為題發表了中國信用等級報告,並說中國銀行系統技術上已經破產;一些西方中國經濟專家(例如Brookings Institution的Nicholas Lardy)認為,中國的金融危機早已成熟,現在只缺導火線。《遠東經濟評論》發表〈走向毀滅的中國金融系統〉(Lague 2002)。不久以前,駐香港的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馬國南表示,如果中國政府不解決銀行呆賬的根本問題,中國經濟的發展將不可能持續下去。稍早,Studwell(2002),或更早的章家敦(2001),都有類似的警告。問題只在於:災難發生時會有多大?何時爆發?誰來承擔?

據估計,中國銀行系統的呆賬總額有5,000億美元,如果加上社會福利和養老金上的虧空,中國政府的國內外債務估計超過中國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兆1千億美元)。中國銀行系統的問題遠遠比日本嚴重,日本銀行呆賬的比例是GDP的10%,而中國呆賬的比例是GDP的43%。現在中國模仿十年前美國儲蓄貸款銀行破產時的解決辦法,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但十年前美國儲蓄和貸款銀行破產,僅耗費約1,600億美元,佔當時美國GDP的3%,只是中國壞帳比例的零頭。

恐怖平衡 公開場合,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只肯承認25%左右的壞帳率。其實,就算真的只有25%的壞帳率,中國的銀行系統也已經是債務沒頂。

問題是:為什麼中國金融現在還不崩潰?事實上,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因為中國的銀行資金非常充足。檢討起來,它還未垮掉的原因有二:

第一,銀行資金來源充足。這包括兩方面,一是人民極高的儲蓄率,二是源源不絕的外資。中國人的儲蓄率應該是世界上最高的,1990年代每年大約都佔GDP的四成;而其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底餘額)佔GDP的比率,從1978年的6%,上升到1999年的70%。另外,中國吸引外資,已經造成所謂的磁吸效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收外資4,500億美元,規模僅次於美國,沒有任何開發中國家可以與之抗衡。

第二,中國嚴密管制,包括新聞管制、外匯管制、外國銀行管制。由於沒有新聞出版自由,中國民眾盲目相信政府會確保他們的存款安全;中國的外匯管制,使一般百姓實際上不可能拋棄人民幣;中國雖已加入世貿組織(WTO),但尚未放棄對外國銀行在中國業務的嚴格管制。結果,老百姓只好把錢乖乖存在中國的銀行裡。

這是一種恐怖平衡,銀行就就像一具布偶,它需要源源不絕的儲蓄與外資來挹注讓它站立,若那一天補充不及,隨時就會崩塌。事實上,在WTO的架構要求下,國內市場、外資投資項目、外資銀行的設立與業務等,必然越來越開放。如此,一方面國企的競爭加溫,國企虧損愈大,銀行呆帳更嚴重。另一方面,新聞媒體,特別是網路,終究會突破中共的封鎖。當真相越來越清楚,中國人民發現國營銀行虧空,會急速地提走存款;而寄望中國十幾億人口廣大市場的外資,則將發現它積重難返而收手撤退。任何這類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問題之嚴重,恐怕不是南美或世界任何地方發生金融危機所能比擬的。Studwell在他的《中國夢》裡說得坦白,中國現在一切都繫於大眾心理。

政府挹注 中國政府其實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中國金融系統的崩潰,幾乎肯定將導致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出現政治和社會動盪。十六大(2002年11月)後,中國政府和銀行系統的高級官員表示,四大國有銀行將再次接受到一大筆資金挹注。過去,中國政府已經兩次向這些銀行注入資金。1998年,中國政府曾經提供給這些銀行高達330億美元的資金,以維持其存款準備。一年後,在中國官員所謂四大國有銀行「最後一次晚餐」的行動中,政府將這些銀行賬目上高達1,690億美元的呆賬一筆勾銷,轉移到中國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這些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隨後向四大銀行發行了1,410億美元債券,並支付了280億美元的現金紓困。

中國政府期望這些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收回部分呆賬。但是呆賬回收率非常低,使壞帳轉到資產管理公司的策略,不過是變換賬目、拖延時日而已,而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而且,這一策略還可能嚴重削弱了人民銀行,因為正是它向這些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了用以收購四大銀行呆賬的資金。

什麼是導火線? 任何對中國銀行系統或者中國政府的信心潰散,都將可能導致公眾停止存款,成為擠兌的導火線。而只要經濟成長減緩,就足以引發危機的全面爆發。這也是為何這幾年中國政府都要用所謂的「積極性」財政政策,大量借款投入公共開支(例如大量公共建設、連續三年調高公務人員薪資),以刺激經濟。但是,中國高級官員已經警告說,這種做法不可能持續很久。

另外,全球經濟的持續停滯,如果導致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減少,或者外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的減少,也會引爆中國的金融危機。如果中國政府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或因WTO允許外國銀行進入中國自由競爭,也可能導致民眾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黃金,從而引發信心危機。

沒有解決辦法 如何解決中國龐大的金融危機呢?說起來有好幾種方法解決銀行壞帳問題:一是印鈔票挹注;二是課稅來挹注;三是借款:可以在國內發行公債,或向國外借款,如向世界銀行求救;四是出售土地房舍;五是銀行股票上市;六是任其倒閉。但是,如果想要兼顧中國經濟與中共政權,沒有一樣是可行的。改革必然帶有傷痕,而且弄不好失去人民信心,演變成全盤皆輸。

要解決呆帳,至少不能再產生新的呆帳,這就要中國銀行先停止對沒有效率的國有企業停止貸款。這也做不到。實際上,現在除了舊呆賬之外,仍然不斷增加新的呆賬。

S&P在2002年6月估計,中國呆賬的比例佔銀行貸款總額的50%以上,中國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將呆賬比例減少到「可以控制的」5%的比例,這將耗費大約5,180億美元。《遠東經濟評論》(Lague 2002)接著說,顯然中國當局知道,它沒有20年的時間了,特別是按照中國加入WTO協定,在2007年就必須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從事全面業務。

5.失業難評估

中國的失業到底多少,還是個謎。在這樣集權的國家,區區一個失業人口調查不出來,簡直匪夷所思。但如果知道它連「絲謐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