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是一群主張社會公義、法治和專業等公共倫理以及優質生活的人。港府誤以為政府或政黨一向只關照弱勢群體,中產者不滿政府,於是暗示要向中產者提供優惠,便可取得中產者支持政府,這未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任何人競爭失利、遭遇家變或不幸患病,都可能需要福利照顧,因此福利照顧是跨階層的社會公義。港府對弱勢群體標籤化,說綜援養懶人,是帶頭踐踏社會公義,不得人心;回歸後損害法治、違反人權、用人唯親、卸責不罰等政府行為,則是傷害公共倫理;至於金紫荊廣場、中央圖書館、回歸紀念柱、濫用共產中文(黨八股)、亂搞思想改造大會(所謂「集思會」)等惡俗事物,正是糟蹋優質品味。中產者疏離董家政府,其來有自。
政策擾亂就業市場
然而最威脅中產生存的,是日益不公平的市場壟斷和氾濫失准的大專教育,前者令中小企業無立錐之地,後者則令中產者就業市場紊亂,而且無法在香港安心培育下一代。中小企業主是中產者的組成部分,他們目前正受到官商勾結的商場欺凌,政府從不考慮訂立公平競爭法,取締壟斷聯營的經營手法,讓小商人掙扎求存;也不考慮開徵「物業空置稅」,令小商人面對壟斷地產商時,多點議價能力。在高等教育上,董建華去年年底表示,要在十年內讓六成青年接受專上教育,但他不是要將六成中學畢業生培養為優秀人才,而是要大學提高收生學額但又削減大學資助,並且用副學士和毅進課程來生產次等貨色。
不顧市場需求,大量推出次貨大學生,只是用公帑製造高學歷的廉價勞工甚至失業者,並且擾亂高學歷的就業市場,菲律賓和印度,都有前車可鑒。價廉的大學生,並不會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更不會促成知識經濟,他們只會令就業市場訊息混亂:一份空缺有幾百個良莠不齊的大學生申請,僱主只好挑選本地傑出大學或者外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放棄眾多「野雞」大學生的應徵信,因為淘沙瀝金的行政費用太貴了!找不到職位的本地次貨大學生,又因為其「學歷幻覺」,自驕身價,不易屈就低薪工作,而到他們願意屈就低薪工作時,中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又被搞亂了。更要命的是,廉價的、源源不絕的大學生將會為現在的中產就業者帶來無窮的裁員和減薪壓力。
繼承中共文化元素
中產家庭講求階級身份的延續,面對香港氾濫的、劣質的「野雞」大學教育,本地的中產者為讓子女出人頭地,只好把子女送到外國受優質教育。非常諷刺,政府補貼的劣質大學教育,反過來增加中產家庭的教育負擔!而聰明的香港中產者,終會明白,舉家移民,用「離岸操作」的方法,讓子女取得外國國籍在當地就學,會比困守香港更化算。
董建華政府繼承了中共的三大文化元素:無知、虛榮和狂妄,他提出七成家庭置業、六成青年上大學、凝聚中產、人口政策等,都是源於對社會公義和經濟規律的無知,最終會為香港帶來災難,並且令繼任人卻步--無知、虛榮和狂妄的人除外。董建華政府竟關懷起中產階級來了,但他的各種包括教育及經濟政策,都只會把中產階級趕入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