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媒體說三個代表是在分析了國際國內新形勢後得出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達到了新境界,回答了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戰略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按照這樣的說法,三個代表應該是事關大局的治國方略,是戰略性思考,是理論創新,應該處在最高層次上。之所以高,關鍵在於「全局」和「新」這兩點。
另一方面,電視報刊宣傳報導的實際內容卻反其道行之,故意迴避三個代表是如何定位在「全局戰略」上的,閉口不談「新」在哪裡。他們故意迴避這兩個關鍵點的做法明顯是在暗中貶低三個代表。
讓我們看看吧,新聞媒體在宣傳三個代表時說的都是些什麼:
比如,村幹部轉變作風,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幹部下鄉,下田間,到地頭,商討改變種植結構。
又如,成立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多少個服務窗口,群眾找政府部門辦事蓋章,比過去方便多了。
再如,某兩個人原來是死對頭,學習了三個代表後兩人變成了黃金搭檔。
……
難道這些就是三個代表要表達的內容?從這些內容中難道能夠看出深刻分
析國際國內新形勢後得出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難道這些就是事關發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戰略問題?難道這些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
人們不禁要問,「三個代表」到底是治國方略,還是個人品德修養,到底
是戰略全局,還是具體工作作風?三個代表的實施主體到底應該是中央黨政領導機關,還是基層幹部和普通百姓?媒體宣傳為什麼要故意本末倒置呢?
三個代表既然內涵深刻,博大精深,高屋建瓴,宣傳媒體為什麼不在高層次上展現它的深刻內涵,為什麼不去報導中央政治局為實踐三個代表而在黨和國家的發展大計以及路線走向上有哪些新的變化和重大戰略行動?我們看到的偏偏與之相反,媒體故意把三個代表的宣傳層次一再壓低,別有用心地在所謂「三個代表在基層」、「學習三個代表,實踐三個代表」之類的標題下,大談一些諸如做好事之類的個人品德問題,把三個代表定位在一些基層具體工作作風和具體工作安排上。這不明擺著是在暗示人們三個代表並不是事關戰略全局的高層次的治國方略,而只是些從身邊做起的事情嗎!這樣的宣傳讓人怎麼去領會三個代表的高層次和「博大精深」,怎麼去領會「第三次歷史性飛躍」?真不知新聞媒體和宣傳主管部門為什麼要陽奉陰違,到底是失職,還是另有別的目的。
再看看關於「創新」,新聞媒體同樣是明褒暗貶。創新,就一定要和過去有所不同。要對過去佔據指導地位的某些理論、觀念、決策加以摒棄或修正。比如,鄧小平把以階級鬥爭為綱轉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閉關自守轉成了改革開放,把計畫經濟轉成了市場經濟。這些都是在重大問題上改變了舊有的觀念,實現了戰略性轉折,從全局上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顯而易見,從理論到實踐,鄧小平的這些偉大貢獻都是歷史性的創新和飛躍。而現在媒體對三個代表的宣傳卻在空洞讚美的後面始終沒有說清楚它在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上是如何改變舊有觀念的,究竟摒棄或修正了過去時代的哪些理論和決策,解決了哪些原來鄧小平理論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戰略轉折意義在哪裡,甚至沒有說清楚哪些是過去時代不曾有的新內容。他們只是重複地說著很多年前已經說過的話,在高唱「與時俱進」的同時,卻看不到與時俱進的新內容。
關於發展生產力,這是鄧小平時代最顯著的標誌;關於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早在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鄧小平的《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裡就已經集中反映過;關於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幾十年來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些都是幾十年傳承,現在並沒有改變。媒體談來談去始終談不出新東西來。而對於三個代表真正有新意的地方,媒體卻三緘其口,躲躲閃閃,不願明說。
另外,三個代表屬於什麼範疇,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媒體同樣是一筆糊塗帳。三個代表到底是一種理論,還是一種決策,還是判斷,還是路線,還是政策,還是方法,按照媒體的宣傳內容,這些似乎都不是。綜合各種媒體的說法,它似乎只是一種要求(媒體總是在說「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就像上級對下級,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那樣。
我們不禁要責問報刊電視的主編、宣傳主管部門的領導,你們就是這麼宣傳三個代表的嗎?在每天的報導中,怎麼有那麼多明褒暗貶,陽奉陰違、似是而非的東西。難道你們就像安徒生筆下的小人那樣,把宣傳對像當作皇帝的新衣去虛假讚美嗎?這哪裡是在宣傳三個代表,簡直是對宣傳對象的嘲諷和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