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統基金會去年十一月十二日發表了二○○二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對全球一百六十一個經濟地區作了比較。報告提出,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經濟自由度指數首次發表於一九九五年,至今已經八年,香港從第一次開始直到今年已連續八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傳統基金會再次肯定香港在法治、低稅率、維持不干預經濟政策、簡單而公平的商業條例、保障知識產權及無貿易障礙等方面的卓越表現。這些因素令香港名列全球第一,也是香港作為東亞地區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基礎。
上述報導向全世界道出,香港之所以以其彈丸之地卻能擠身世界先進及最富裕國或地區行列的關鍵之所在。
香港在金融市場上的優勢
由於地處亞洲樞紐,佔地利之便使香港得以發展成為國際貿易港、重要商品製造中心及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場、全球第七大貿易經濟體系、第九大服務輸出地。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香港是世界第九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香港是第七大外匯交易市場。以資本市值計,香港的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成了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和主要外來投資者,香港至今仍然是內地最大的直接外來投資者。根據大陸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一九九九年九月底,香港在大陸已落實的直接投資累積價值估計達一千五百一十億美元,約佔大陸直接外來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一。
二○○一年一至十月對中國大陸投資最多的外來資金仍以香港為第一位,達一百三十點一億美元。其次是來自避稅天堂處女島的三十九點九億美元 (有說這部分資金也與香港有關) 。美國為三十八點三億美元是真正外資的最大國。若從合約金額來看,香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點五,處女島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點七,美國則減少了。
上海只是一個被投資地區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香港在大陸的直接投資已由工業加工,轉向更廣泛的商業經營,如酒店以及與旅遊相關的設施、地產及基礎建設等。
由於地緣關係,香港與廣東的經濟聯繫,比與大陸其它地方更為密切。截至九八年底,香港在廣東已落實的投資總額約為五百六十億美元,佔整個外資的百分之七十六(上海迄今實際到位的外資累計近二百八十億美元。在上海各類開發區中,外資企業數佔百分之八十)。
僅九七之前的香港工業大轉移,就將從深圳到廣州的農村變成了今天大陸數一數二的富裕地區,香港企業家在該地區雇佣了大約五百萬大陸工人,幾乎相等於香港總人口六百八十萬的七成多,是香港製造業勞動人口的二十倍,為大陸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今天,可以說在大陸任何一個省市,都有香港人的投資,在上海的投資尤其多。其實香港人的海外投資除中國大陸外,幾乎遍及世界各地。
讓我們看看上海資金在海外的投資吧。據說上海目前的投資大都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上海在海外的總投資額大約是九億美元。若與香港相比較,在世界市場上,上海還只處於交學費的階段,上海至今仍然還沒有脫離」被投資地區」的地位,在資本輸出方面是無法與香港作比較的。
其實上海港務的發展也與香港人的投資分不開。即使如此,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比較起香港來,還有相當距離。香港年處理標準貨櫃達一千六百二十萬箱,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整個上海港的貨櫃吞吐量僅及九龍倉旗下的香港現代貨櫃公司一家的年處理貨櫃數量。
香港的產值可與全中國比較
香港有些數據不是與上海比較,而要與整個中國相比較的。香港二○○一年出口總值約為一千八百九十九億美元,進口總值約為一千九百九十六億美元,進出口共計約三千八百九十五億美元。整個大陸二○○一年前十個月的進出口總額大約是四千一百七十八億美元,略多過香港。而上海同年的進出口總額第一次達到六百億美元(而且其中外資企業的出口額佔了大約六成),與香港決不能同日而語。
截至二○○一年末,香港的外匯基金總資產約為一千二百六十三億美元,其中外幣資產(即所謂的外匯儲備)約為九百零九億美元,僅次於中國大陸,為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最大外匯儲備國日本約為四千零五十億美元,大陸約一千六百億美元)。但香港是三者之中惟一沒有外債的地區。在外匯儲備項內,上海是沾不上邊的。
又如GDP,香港二○○○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為一千六百三十億美元,上海約為六百十億美元,(外資在上海GDP中佔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說,上海GDP中有相當部分屬於港資)。即便如此,上海的GDP也仍然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多點。香港人平均本地生產值 二萬三千二百美元,在亞洲位列前茅,僅次於日本。
香港一直是為大陸籌措資金的主要市場,除了直接提供資金外,也為大陸的發展工程引進外資。過去,大陸在香港籌集資金大都採用銀團貸款方式,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銀行及企業在香港發行可轉讓存款證或債券、股票等方式來籌措資金。
上海並沒有這種功能,至今上海還是一個被投資地區,仍然需要外來者的不斷輸血(投資)來維持其表面的繁榮,上海充其量只能稱為」依賴型經濟城市」。
香港人均儲蓄率世界第二
目前上海已經有了兩個國際機場,讓我們就空運作個比較吧。香港新機場現有超過六十家國際航空公司使用,與世界一百二十個城市通航。九九年全年旅客達二千九百十一萬人次︵不包括六十七萬過境人次︶,貨物吞吐量達一百九十七萬噸,航班達十六萬七千架次,每天平均有四百七十班航機升降。
上海兩個機場二○○○年的旅客量總數為一千七百六十八萬人次,比香港九九年旅客量少一千一百四十一萬人次。兩個機場總共與世界七十二個國際地區城市通航,比香港少四十八個通航城市。空運總貨物吞吐量為八十七萬噸,比香港的一百九十七萬噸貨物吞吐量少了一半有多。如此巨大的差距,決非三年五年就可以趕上的。
最近上海報導」至○一年末,上海居民儲蓄突破了三千億元,達三千零一點八九億元。」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現有人口大約一千五百萬(近年來有大量外來人口,確切人口很難統計),那麼上海人均儲蓄大約是二萬元人民幣。
我們再來看看香港及美日的儲蓄吧。美國大約二點三億人口,儲蓄額十六萬億美元,人均儲蓄額約六十萬元人民幣;日本一點三億人口,儲蓄額約五十萬億人民幣,人均儲蓄額約三十八萬元人民幣;香港以七百萬人口來計,儲蓄額約四萬億人民幣,人平均儲蓄額約五十七萬元人民幣;據最新報導大陸儲蓄額有七萬億,即便九億農民不算,以四億城鎮人口來計,人均儲蓄額也僅約一萬七千五百元人民幣。
儘管香港這兩年失業率上升,薪金下降,但是工資基數仍然是亞洲之最,大學畢業生的工資為八千到一萬港元(正常情況下)。而上海一般工人的工資大約界乎八百到一千二百元人民幣之間,僅是香港人的十分之一,是香港菲律賓女佣薪金人工三千六百七十港元的三分之一。在香港,五、六十歲的人還在找工作,被歸入失業人口之中。上海四十多歲的女性已被勸告提早退休了,退休後的退休金大約六百元人民幣,他們是不被納入失業人口之中的。
香港享有新聞和言論自由,沒有新聞審查制度,幾乎所有一流的國際新聞機構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很多跨國刊物都在香港印刷發行亞洲版。在香港,人們可以隨便買到英美日各國報刊。香港沒有網際網路內容審查和過濾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發表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目前,香港有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家庭及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商業大廈可以享受寬頻服務,是全球最廣泛應用網際網路的地區之一。
香港優點多,上海難取代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具備一個先進地區必備的營商環境,香港稅率低、稅制簡單,有優良的監察制度、獨立而公正的司法系統和良好人權記錄等都是吸引全球各國企業願意長期留港的重要因素。上海則是以低人工、低地價、低價原料來吸引外來投資的地方,缺乏上述香港的種種優勢,它始終要受制於整個大陸的政治和經濟政策的束縛。
財富雜誌最近評定香港是亞太地區最佳的商業城市,雖然香港人現在受負資產拖累很大,香港的經濟轉型仍然遙遙無期。但與上海相比,它有許多優點,是上海在一個相當時期無法追及的。這些優點歸結如下:
●資金進出香港無任何限制;
●公司擁有權無國籍限制,也無比率限制;
●一切商業運作公平競爭,無貿易限制、無關稅、無配額,對資金進出皆無限制;
●有大批熟悉國際會計制度的會計人才,香港有一千三百間會計及核數公司、一千六百間簿記公司、一千二百所能處理國際事務的律師事務所,以及二千九百間商業管理顧問公司,提供國際水平的服務;
●可以輕易取得不經審查的本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新聞和信息資料;
●有極具高效的、最新的國際通訊設施;
●港幣是世界有數的幾個最受歡迎、最穩定的國際通用貨幣,甚至比母國的人民幣更有國際地位,更有信用,因而能在國際上流通。
最後我想借用一位俄羅斯學者的話來結束本文,這位俄羅斯學者在分析該國經濟改革激活緩慢的原因時,曾經感嘆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擁有香港這個得天獨厚的」南方窗」。如果說,過去的二十年,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主要集中在資金、貿易等方面。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香港人的大腦,他們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將愈發凸現魅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